书城文学遥望一片星空:品味西方文学经典
6374200000038

第38章 大革命后的法国——《红与黑》第二

司汤达的小说《红与黑》起初的以主人公的名字命名为《于连》,最终定名为《红与黑》,并有副标题“1830年纪事”。无疑反映了1830年七月革命前夕法国的政治形势,也就是1789年大革命后的法国国情。

革命陷入低潮,波旁王室复辟。法国经历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封建贵族遭到沉重的打击,但复辟的势力仍然作垂死的挣扎,它们联合国外的势力反攻,而由于在军事上判断失误,拿破仑终于在滑铁卢一役被彻底打败。波旁王朝复辟了,被打倒的贵族卷土重来,历史钟表回摆。

复辟时期的社会矛盾激化。没落的封建贵族、极端的保王党与教会的黑暗势力相互勾结,扼杀言论自由,妄图保住自己的特权,把法国又拉回到大革命前的黑暗年月。富裕的市民阶层则积极投靠,企图参与利益集团,分一杯羹。中下层的市民则深受压迫,他们强烈要求变革,打碎不合理的社会秩序。1830年的七月革命便是这种阶级矛盾的一次总爆发。

刚刚登上政治舞台的资产阶级,随着大革命的失败,遭到压制。尤其是小资产阶级失去了出路。《红与黑》站在小资产阶级的立场,深刻地表现了当时社会的变迁,其中颇有深意。红是军装的颜色,代表革命、军功和行伍生涯,代表大革命特别是拿破仑时代;黑则是教士的黑袍,代表教会,寓意王政复辟时期,这正是小说故事的发生背景。从前在拿破仑的帝国时代,年轻人,不管是否贵族出身,都一视同仁地参加革命军队,凭着勇敢,靠手中的武器建功立业,拜爵封侯,但时移境易,拿破仑失败下台,封建王朝复辟,贵族卷土重来,他们和教会互相勾结,霸占了社会阶梯的高位,平民青年没有任何出路,只能勉强以教士职业为晋身之阶。社会进入了一个勾心斗角、虚伪腐败的平庸时期,风雷叱咤、豪气干云的革命时代过去了。杰出人士的个性和魄力受到压抑。在这万马齐喑的年代,许多人苦闷、彷徨和消极。还有一些人,不择手段上爬,他们往往付出惨重的代价。于连就是一个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