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山水诗前史
6368500000016

第16章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研究室:《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上、下两册),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

2.陈洪:《玄学的诗化与诗的玄学化——关于玄言诗的发展、特征和价值的再认识》,《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1年第8期。

3.陈允吉:《东晋玄言诗与佛偈》,《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1期。

4.[日]冈大路著,常瀛生译:《中国宫苑园林史考》,北京:农业出版社1988年版。

5.葛晓音:《汉唐文学的嬗变》,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6.(清)郭庆藩撰,王孝鱼点校:《庄子集释》(上、中、下三册),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版。

7.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一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8.[德]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第一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9.胡晓明:《万川之月——中国山水诗的心灵境界》,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年版。

10.黄侃著,周勋初导读:《文心雕龙札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11.[日]吉川幸次郎著,郑清茂译:《推移的悲哀——古诗十九首的主题》,《中外文学》2007年第6卷第4~5期。

12.[德]康德著,邓晓芒译:《判断力批判》,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3.[德]康德著,宗白华译:《判断力批判》(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14.[美]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著,刘象愚等译:《文学理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5.李红霞:《从招隐诗的衰歇看晋宋诗歌的历史走向》,《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

16.李亮:《诗画同源与山水文化》,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

17.李运富编注:《谢灵运集》,长沙:岳麓书社1999年版。

18.刘师培著,程千帆等导读:《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19.(南朝梁)刘勰著,周振甫注:《文心雕龙注疏》,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20.(南朝宋)刘义庆著,(南朝梁)刘孝标注,余嘉锡笺疏:《世说新语笺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21.卢盛江:《魏晋玄学与中国文学》,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22.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上、中、下三册),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23.罗宗强:《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4.[德]马克斯·韦伯著,于晓、陈维纲等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版。

25.马茂元:《古诗十九首初探》,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26.[法]米·杜夫海纳著,韩树站译:《审美经验现象学》,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年版。

27.敏泽:《中国美学思想史》(第一卷),济南:齐鲁书社1987年版。

28.[美]H。帕克著,张今译:《美学原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9.钱志熙:《魏晋南北朝诗歌史述》,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0.钱志熙:《魏晋诗歌艺术原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31.钱钟书:《管锥编》(第三册),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

32.钱钟书:《谈艺录》(修订本),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

33.饶宗颐:《文心与阿毗坛心》,《文辙》(上册),台北:学生书局1991年版。

34.Robert King Merton。 On Theoretical Sociology: Five Essays, Old and New, New York: Free Press, 1967.

35.(清)沈德潜:《说诗晬语》,《清诗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36.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37.童庆炳:《文学概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8.(清)王夫之著,舒芜点校:《薑斋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

39.(清)王夫之评选,张国星点校:《古诗评选》,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版。

40.[德]W。顾彬著,韩树德译:《中国文人的自然观》,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41.[新加坡]王力坚:《山水以形媚道——论东晋诗中的山水描写》,《学术交流》1996年第3期。

42.王利锁:《试论阮籍咏怀诗的游仙描写与建安游仙诗模式风格的差异》,《中州学刊》1999年第1期。

43.王玫:《试论晋宋山水诗形成的两点内在规定性》,《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1期。

44.(清)王士祯著,张宗柟纂集,戴鸿森点校:《带经堂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45.王瑶:《中国中古文学史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46.王元化:《文心雕龙讲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47.王元骧:《文学原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8.王锺陵:《玄言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1988年第3期。

49.王锺陵:《中国中古诗歌史》,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50.[新加坡]萧驰:《大乘佛教之受容与晋宋山水诗学》,《中华文史论丛》第72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51.[新加坡]萧驰:《书写声音中的群与我、情与感——〈古诗十九首〉诗学质性与诗史地位再检讨》,《中国文哲研究集刊》2007年第30期。

52.[新加坡]萧驰:《诗境与佛法》,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版。

53.肖驰:《中国诗歌美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54.(南朝梁)萧统编,海容、秦克标校:《文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55.[日本]小尾郊一著,邵毅平译:《中国文学中所表现的自然与自然观——以魏晋南北朝文学为中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56.[荷]许理和著,李四龙、裴勇译:《佛教征服中国——佛教在中国中古早期的传播与适应》,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7.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8.(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59.(清)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文·全秦文》,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60.(清)严可均辑:《全汉文》,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61.(清)严可均辑:《全后汉文》(上、下两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62.(清)严可均辑:《全三国文》(上、下两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63.(清)严可均辑:《全晋文》(上、中、下三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64.(清)严可均辑:《全宋文》,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65.(清)严可均辑:《全齐文·全陈文》,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66.(清)严可均辑:《全梁文》(上、下两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67.(清)严可均辑:《全后魏文》,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68.(清)严可均辑:《全北齐文·全后周文》,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69.(清)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文·全秦文》,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70.(清)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校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

71.[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著,何新译:《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72.[加]叶嘉莹:《汉魏六朝诗讲录》,保定: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73.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74.[美]叶维廉:《中国诗学》,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年版。

75.俞剑华编著:《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修订版)(上册),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

76.[美]宇文所安著,王柏华、陶庆梅译:《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77.袁济喜:《六朝美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78.袁行霈撰:《陶渊明集笺注》,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

79.乐黛云、陈珏选编:《北美中国古典文学名家十年文选》,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80.张伯伟:《禅与诗学》,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81.张海明:《魏晋玄学与游仙诗》,《文学评论》1995年第6期。

82.张海明:《玄学本体论与魏晋六朝诗学》,《文学评论》1997年第2期。

83.张节末:《比兴、物感与刹那直观——先秦至唐诗思方式的演变》,《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第4期。

84.张节末:《禅宗美学》,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85.张节末:《中国美学史研究法三题》,《光明日报》2001年10月16日。

86.张静:《“物色”:一个彰显中国抒情传统发展的理论概念》,《台大文史哲学报》2007年第67期。

87.张松如主编,钟优民撰稿:《中国诗歌史(魏晋南北朝)》,沈阳:吉林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88.张亚新:《汉魏六朝诗:走向顶峰之路》,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89.赵昌平:《谢灵运与山水诗起源》,《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第4期。

90.赵昌平:《赵昌平自选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91.(清)赵殿成笺注:《王右丞集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1年版。

92.赵鼎新:《解释传统还是解读传统?——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出路何在》,《社会观察》2004年第6期。

93.赵鼎新:《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94.郑毓瑜:《观看与存有——试论六朝由人伦品鉴至于山水诗的寓目美学观》,逢甲大学中文系编:《中国文学理论与批评论文集》,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5年版。

95.(南朝梁)钟嵘著,陈延杰注:《诗品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

96.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97.朱狄:《当代西方美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98.朱光潜:《朱光潜全集》(第十卷、第二十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99.(宋)朱熹撰,蒋立甫校点:《楚辞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00.朱自清:《诗言志辨》,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56年版。

101.宗白华:《宗白华全集》(第二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