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闽中八府
6359200000027

第27章 民族英雄郑成功

宝岛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上的台湾不止一次地被外国侵略者霸占,然而英雄的中国人民一次又一次从侵略者手中将台湾夺回,维护了祖国的统一。伟大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就曾率领军民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郑成功,原名郑森,字明俨,泉州南安石井镇人,明天启四年(1624年)生于日本长崎县平户千里滨。郑森的父亲郑芝龙为海盗出身的明朝将领——福建总兵,母亲田川氏,日本人。7岁时,郑森自日本回国,开始学习四书五经,15岁入南安县学,21岁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入南京国子监拜名儒钱谦益为师,后钱谦益为郑森起别字“大木”,寓意“大木寄危厦”。

就在郑森入学南京国子监的同年——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推翻了明朝统治。次年,郑森父亲郑芝龙等大明遗臣于福州拥立明唐王朱聿键称帝,建元隆武,是为南明。矢志复明的郑森受隆武皇帝赏识,封忠孝伯、御营中军都督,被赐国姓,改名“成功”,因此后人称郑成功为“国姓爷”、“朱成功”。

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清军入闽,郑芝龙降清。清军很快南下泉州,郑成功母亲田川氏不堪受辱,自杀身亡。国恨家仇一起涌上心头的郑成功,在屡次力谏父亲未果的情况下,毅然与父亲决裂,投笔从戎,打起“杀父报国”大旗,聚师反清。

郑成功以今天的厦门、金门为基地,招兵买马,勤于练兵,队伍很快壮大了起来,并曾先后攻占同安、泉州,漳浦、诏安等地,在闽南一带威名大振。南明永历十二年(1658年),永乐皇帝册封郑成功为“南平郡王”。

自明天启四年起,台湾便被荷兰殖民者霸占。中华儿女,尤其是台湾同胞,都日夜盼望着能早日将侵略者赶出台湾。为了拯救国民于水火,也为了为自己争取更大的反清大本营,为自己的大军解决后勤补给问题,郑成功决定东渡台湾海峡,收复台湾。

南明永历十五年(1661年),也就是清顺治十八年三月,郑成功亲率大军两万五千人、战船百艘,从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向台湾进军。经过前后长达8个月的苦战,被困台湾的荷兰士兵伤亡惨重,又孤立无援,最后弹尽粮绝,荷兰殖民者长官揆一不得不向郑军缴械投降。自此,被荷兰殖民者霸占长达38年之久的台湾,重要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为了尽快恢复发展台湾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郑成功经常走访田间地头,为人们传播大陆较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还在台湾兴办学校,培养人才,郑成功大胆提出“寓兵于农,再兴军屯”的想法,将将士们尚留在大陆的家属均迁到台湾来。从此,台湾社会面貌焕然一新,人们对郑成功感恩戴德。可是“天妒英才”,由于连年征战,郑成功积劳成疾,还未来得及描绘宝岛台湾的未来蓝图,终于收复台湾的第二年五月病逝,终年39岁。噩耗传来,郑军及台湾民众扼腕叹息,悲痛欲绝。

郑成功去世后其子郑经继续经营台湾,后施琅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攻占澎湖岛,郑成功之孙郑克塽降清。次年,台湾正式纳入清王朝版图,清政府在台湾设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清末光绪十一年(1885年),清政府将台湾单独划为一个行省,台湾也成为清朝全国第20个行省,首任台湾巡抚为刘铭传。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丰功伟绩,永垂青史,不愧为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