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闽中八府
6359200000025

第25章 引言

泉州,又称鲤城、刺桐城、温陵,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我国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

三国时期,吴永安三年(260年),会稽南部都尉改建安郡,后析建安郡侯官县置东安县,县治在今南安市丰州镇。西晋末年,大批中原人士迁入泉州,沿江而居,因思念晋朝故土,故将此江命名为“晋江”,并一直沿用至今。

南朝梁时,析晋安郡设南安郡,下辖南安、莆田(兰水)、龙溪3县,隋朝开皇九年(589年),改南安郡为县。唐武德五年(622年),设丰州,领南安郡故地。唐久视元年(700年),置武荣州,州治在今泉州市区。唐景云二年(711年),改名泉州。

唐大和十一年(857年),设嘉禾里(今厦门),属同安县。

后唐长兴四年(933年),析南安县增设桃源县,后晋天福三年(938年),改桃源县为永春县。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改清溪县为安溪县。至此,泉州共下辖晋江、南安、同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7县。

元至正十五年(1278年),泉州设泉州路,所领各县不变。

明洪武二年(1368年),改泉州路为泉州府。

洪武二十年(1387年),始筑“厦门城”,这是史册上最早有关“厦门”名字的记载。

清顺治七年(1650年),郑成功吞并厦门,十二年(1655年),置思明州。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永春县升格为直隶州,并辖德化、大田两县,泉州府辖晋江、惠安、南安、安溪、同安5县。后清设兴泉永道,辖泉州府、兴化府之莆田县、仙游县、永春直隶州和厦门。

1912年,置兴泉永道,治所在泉州。后在厦门成立思明县,金门隶属思明县。1933年11月20日,“福建事件”后,曾将省政府设于泉州,后被废,改为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9年9月1日,除金门外,泉州全境解放。1950年,设泉州专区和厦门直辖市。1971年,设晋江地区,1985年撤地区设地级市泉州市。1963年,大田县划归三明专区。1973年,同安县划归厦门市。

1980年10月,国务院批准在厦门湖里设立经济特区。1988年4月,厦门被列为国家计划单列市,具有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1994年2月,厦门市升格为副省级城市,并获得了地方立法权。

今泉州下辖鲤城、丰泽、洛江、泉港4个区,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3个县级市,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待统一)5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