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现代小说技巧讲堂
6357700000028

第28章 组合的界限

为什么说组合,而不说结构。结构是文学形式的总和,包括文学的不同分类、体裁;包括形象的特征与形式,不同门类之间各种形式的跨越。结构可以延伸到不同文学门类的一切细节,而我们这里只说一个文学作品的组合关系并且仅指小说的组合模式。频繁地使用结构,结构一词容易变得大而不当。同时文学的结构是指组成文学的诸要素,包括外部世界社会,物质,自然,文化,也指文学的内部人物,情节、韵律、语言等具体的东西。文学作品的结构指向具体的单篇一首,从门类特点看结构,诗、散文、小说、戏剧,电影由于分类的不同,均有不同的结构特点。一首诗的结构看意象结构,情绪结构,而一部小说看情节结构,原型结构,意识结构等。结构一词在文学,文学形式,文学作品,形象的形式,不同门类中所指含混。因此组合一词仅在单篇叙述文学中使用它,这样便具体明晰多了。另外一个重要之点,结构在当代更多的书中谈的是一个思维模式,或运动思潮,而单篇作品真正的结构特征却看不到了,让人弄不清讲的是结构的结构呢,还是结构主义的结构。前一个结构讲的是一个具体作品中各部分的组合关系;后一个结构讲的是从运用系统的观念看作品中的结构模型。这是我们在文学理论中切不可弄混的两类现象。

当然,无论如何变换称谓,组合本质上还是一个结构概念。把它和切分对举使用,目的是让我们看到结构不同的侧面和它多样化的功能。如果对组合不习惯,造成理解偏差,我们在组合后加上结构二字,这便非常明白了。这样便有了情节组合结构,象征组合结构,数字组合结构,复调组合结构,意识流组合结构,原型组合结构等等。

组合(The combinations)一词从何而来。法国的一本小册子谈到结构的原则时说,分析对象不能被缩减为各部分简单的总和。不同的单位存着不同的功能:它们不仅仅具有在一个既定的体系内所使用的意义。这些单位的价值决定于组合规则,而不是它们固有的特征(《小说》贝尔纳·瓦莱特著84页天津人民出版社)。这段话揭示了结构的奥秘,意义产生的新机制。在一个整体中有最小的分支单位,而价值意义不在这些单位固有的特征上,根本地取决于这些单位相互组合的规则里。以《桥边老人》为例,老人在桥上,鸽子飞,猫照顾自己,山羊呢?这是四个分列的单位,各自均有特征,四个单位各自的意义非常有限,而且不是作者与读者所需要的,如果按一定规则组合呢,则会产生特殊的意义。我们可以组合出一幅老人爱护小动物的图画来,产生热爱生命的意义。但这还不是海明威要的意义,他这四个单位和战争前夕撤退的背景组合起来,侦察兵在桥上和老人组合起来,桥上大炮,人群,车辆组合起来,这些局部单位构成形象,它们互相之间在这座桥达成一种平衡状态,彼此之间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有和谐的,有对立的,有表象的统一实际矛盾的,形成一种冲突中的统一。而桥上老人显然和桥上人群、大炮、卡车构成悖于常理的矛盾,人们为战争做准备,老人不考虑战争了,人生的终点站他什么都不怕了,仅担心他的小动物,对紧张的战争氛围构成一种嘲讽,这时各单位在这儿的组合便有很强的一种张力,而以老人为中心的动物群,羊、猫、鸽子的组合便更显得意味深长了。这篇小说它的力量、意义、价值很大程度便来源于这个作品的结构。一般我们会认为创造性文学作品是结构改变了它的价值。其实是世界事物本身的结构对事物性质所起的决定作用。例如我们从分子结构看世界,事物全部都是晶体的结构。再从微观看一簇原子,可能是块巧克力。在不同的结构中它也许就是炸药,在原子类型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原子集束就可能使它成为钻石,或者是一块煤。这是结构决定了复杂的物质活动,改变了它的性质。这表明科学实际在最基本的质地上处于惊人的相似。这里顺便说一下科学的结构。科学的基本单位是基本粒子,是从原子的视角看待的,每种基本粒子都在一个场中,数量巨大的原子一定是相互作用的,受着各种力的聚合并排列组合出万千种方式,这个排列组合便叫结构。从基本粒子到普通的物质材料,必须通过几个不同层次上的分级处理,其范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电子、原子、微结构质、连续介质。原子数目巨大是高密度的,但构成晶体结构又是单一性的。我们只要最小的是原子单位就够了(虽然原子以下的微观是无限可分的)。原子有原子核,它是原子中负电子围绕正电子旋转。我们将电子作为结构分级中最低的单位。将量子态作为物质存在和运动的一种特定形态。我们便找到了世界中的万千事物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它们由量子态决定,而这万千事物是如何组合的,我们只要找到最基本的原子结构便一清二楚。单提出粒子结构说一说,因为它是万事万物的基础。可以这么说,文学作品的结构不过是世界万事万物结构的一个变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