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夜深千帐灯
6356400000006

第6章 五、社会思潮的流变

与明代政治格局、经济发展、社会风气的变化同时发生的还有社会思潮的改变。明初,统治者“以理学开国”,成化、弘治以前,以程颢、程颐与朱熹为代表的正统派理学是支配文人的主导思想。理学是在两宋时期创立并开始传播的,主要是将传统儒家经典中的三纲五常加以理论化、系统化,并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存天理、灭人欲”是其根本主张。

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程朱理学,科举考试一律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准,成祖朱棣继承太祖遗志,令大臣编纂《四书大全》《五经大全》《性理大全》,并要求它们“行之于家,用之于国”。明前期的很多思想家都相当尊奉朱熹、二程的理学思想,像明初文人薛暄就说:“自考亭(朱熹)以来,圣道已大明,大烦后人发挥,照他说的去做就成”。意思就是说朱熹的理论已经是伟大的圣道了,后人只要照着做,完全用不着再费力气去阐述什么新思想了。这些文人在著书立说时大多抄袭程朱的旧说,没有什么新内容。用清初朱彝尊的话来说,就是“言不合朱子,率鸣鼓而攻之”。

到明中叶,社会思潮开始发生了变化,明末清初人顾炎武曾称,弘治、正德之际,“天下之士,厌常喜新”,这是因为明中叶社会的剧烈变化,使得一部分学者文人开始感受到程朱理学的压抑,起而寻求新的思想出路。成化、弘治年间的广东人陈献章首先开启了弃理学创心学的思想之路。

陈献章字公甫,号石斋,广东新会县白沙里人。白沙里濒临西江入海之江门,故明代学者称陈献章为白沙先生,其学为江门之学。他早年求学于理学名家吴与弼,半年后归家闭门读书,始终觉得虽然自己尽读宋儒之书,却总是没有什么心得,因“吾心与此理未有凑洎吻合处也”,从而由读书穷理转向求之本心,提出了通过静坐而得“吾心之体”的“心学法门”,就是说不用去死读程朱理学的经典著作,只用静观自己的内心,就能明白这宇宙万物的道理了。他的学说十分强调自我的存在和个体的价值,说“身居万物中,心在万物上”。陈献章建立心学后,一度在当时沉寂的思想学术界引起轰动。

浙江余姚人王守仁紧随其后,开创了姚江之学,使明代的心学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王守仁字伯安,因筑室攻学于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他反对程朱理学所说的“心与理为二”的学说,主张“心即理”,即人心是宇宙的主体,所谓“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王阳明的心学,具有明显的反传统的姿态,正因为“心外无物”,所以对程朱理学提倡的行为端检节制多有蔑弃。据史料记载,王阳明非常喜欢“座中有妓,心中无妓”这句话,时时加以称道,他的门人也多信奉之。有人不解,就问为何无需行为端检呢?他们的解释是:“吾心原未尝动也。”就是说只要心未动,即使与娼妓同坐席中也无妨。

王阳明强调的“本心”,是一种对个人思考的价值与权威的尊重和张扬,这对晚明的思想发展有着开创性的积极意义,与后来出现的追求个性解放的叛逆思潮,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

王阳明去世后,其创建的学说发生了剧烈地变化,分化为许多门派,其中由王艮开创的泰州学派则把王阳明主张独立思考、张扬个性的学说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尤以具有强烈的“异端”色彩而著称,还涌现了像李贽那样离经叛道的激进思想家。

王艮字汝止,号心斋,泰州人。出身于平民家庭的他,早年曾经商,后来从学于王阳明门下。作为平民出身的学者,王艮否认宋儒们所强调的“道”的神圣性,他认为“道”就是平民百姓日用常行之道,“百姓日用”就是“道”的核心,也是“道”的标准。他还肯定了饮食享用、男女之性是“自然天则”,认为人欲就是天理,这些看法都是与“存天理,灭人欲”的禁欲主义相对立的。王艮所开创的泰州学派,在嘉靖、万历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出现了大量很有影响力的学者,他们大多主张人的个性,肯定人们的物质欲望,批驳道学的禁欲主义,其中尤以福建人李贽最为叛逆。

李贽,字卓吾,出生于商人世家,他的思想在当时可以说是最为离经叛道的,他对传统儒家经典,如六经、《论语》、《孟子》等都抱着轻蔑的态度,认为儒家所标榜的“道”没什么高深玄妙之处,无非就是人民的日常生活,所谓“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李贽的叛逆思想还特别体现在他对个性的强烈追求上,他主张一切都应该顺其自然之性即个性而行,提倡人性的本真,鼓励人应该要顺应自然情感和物质欲望及时行乐,蔑视传统礼法。这种观点对当时的社会形成了巨大的冲击,过去以礼义廉耻为重的文人士子们受到李贽思想的影响,开始公然沉迷于烟花柳巷,同娼妓一起骑驴跨马,招摇过市;有的则放荡不羁,终日衣冠不整,酗酒发癫,甚至着女人衣服,在大街上游走。

这种种离经叛道之言说与荒诞怪异之举动,无不反映出在明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的社会条件下,城市居民物质欲望膨胀、情感冲动以及挣脱传统观念束缚的强烈渴望。因此,李贽的“异端”学说虽然一再受到统治者的压制,其著作也屡屡被禁毁,李贽本人也被逮捕入狱并死在狱中。但是,他的学说到明末还仍有很大的感染力,他的著作又继续刊行,士大夫都很喜欢他的书,多有收藏。

明代共存在了270多年,其间多少帝王将相、富商大贾、才子佳人、渔夫小农,都已变成历史上匆匆的过客,化为满天飞舞的尘埃。当我们对这段历史投下如此匆匆的一瞥时,仍可感受到历史女神的善变与多面。

由于明太祖的铁腕,明朝确立了空前强大的皇权,建立起一套专制独裁的体制。但实际上,除了明初的几位皇帝外,明代的皇权却并不甚强大。在许多问题上,皇帝的决策都受到文官集团的强力制约,并不能由皇帝说了算,还多次出现宦官专权,皇帝形同傀儡的现象。然而,皇帝的荒唐与政治的混乱却并未导致社会迅速崩溃,没有阻止社会经济的极大繁荣。与这一矛盾形成参照的是,伴随着商品的流通与财富的增值,明初极力恢复的以程朱理学为核心的纲常伦理,被个性张扬、物欲膨胀的世风人情逐渐取而代之。

种种矛盾与反差,正是历史的本来面目。就是在这样善变与多面的历史中,明代的男男女女在上演着形形色色的故事,统治者的宣扬,现实中的奉行与叛逆,无一不在增添着其中的复杂与趣味。看吧,表彰贞女烈妇的贞节牌坊与情欲横流的青楼妓馆,都在明帝国的城市乡村中矗立着,只是一边沉默压抑,一边热闹喧哗,这大概就是明代两性关系历史进程的最好象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