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夜深千帐灯
6356400000001

第1章 前言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国大明,定年号为洪武。从此,在中国的历史上,又一个新的王朝诞生了,而那个蒙古人建立的旧王朝也很快就在明军北伐的铁蹄声中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明王朝从建立到1644年灭亡,总共经历了二百七十多年的时间,这是汉族人建立的最后一个王朝。明朝是一个极具变化的转型时期,也是一个充满着重重矛盾的复杂社会。

充满传奇色彩的草莽英雄明太祖朱元璋,在登上权力的巅峰后,就将自己心目中对理想社会秩序的各种构思一一付诸现实。朱元璋费尽心力,不惜用严刑峻法,希望将他设想中的那个天堂带到人间:皇权高度集中;人民安居乐业,务农为本;孝悌仁义的道德秩序井然有序;乡村社会体系整齐划一。但是,他的后代子孙们并不像他那样励精图治,最终也不再致力于实现他的上述蓝图。因此,明太祖精心构建的理想社会在灵活多元的现实生活中很快就发生了变化。

明中后期,社会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人口持续增长,社会流动加速,农村中的定期集市和小镇数量激增,手工业发展,人民的传统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不再将经商视为“游惰”的“末业”,而视之为一种致富的手段,追逐利润成为很多人的生活目标。商人们的活动将生产者和消费者逐渐引向地区性和全国性的商业网络,商业和财富逐渐改变了明朝初期洪武皇帝所竭力恢复的农业社会的秩序,极大地冲击着社会文化和道德观念。

社会的急剧变化使得两性关系的演变也呈现出巨大的震荡与反差。

两宋时期发展起来的程朱理学,在明代建立之初,得到了充分地发展。针对元代游牧文化进入中原造成的“纷乱”局面,明太祖朱元璋强调恢复“君臣父子夫妇长幼之伦”,明确规定“学者非四书五经孔孟之书不读,非濂洛关闽之学不讲”,就是要大力提倡孔孟时代倡导的礼义孝悌和程朱理学的纲常伦理。于是,“礼义名分”“贞节忠烈”就此成为社会上推崇的道德操守,伦理纲常、宗法家族制度对两性关系,尤其是妇女在家庭、社会中的法律、经济地位多加限制。有明一代,贞节烈女的数量大大增加,可以说,礼教对妇女的束缚、摧残程度,远远超过了前代。

但是,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明朝也是娼妓等情色行业极为发达的时期,尤其是明中叶以后,全国各地青楼林立,脂粉香艳,文人狎妓成为社会的时尚。商业繁盛刺激市民文化极大繁荣,世风流糜,春宫画册在社会上流行,性病开始传播,大量情色小说产生并流行,形成了一个光怪陆离的欲望世界。而在现实的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女性的地位和参与社会生产、生活的权力都呈现出与传统两性关系的理想模式不同的复杂状态:女性家长地位重要;很多地区,女性也是社会生产中的重要力量;常常通过宗教活动自由出入。晚明文人中还出现了批判旧式婚姻和传统礼教,呼吁自由恋爱和反禁欲主义的思潮。

这些矛盾正体现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隔阂和反差,也昭示着历史的多面性,我们希望通过钩沉史籍,能够在国家的主流价值意识与大众社会的生活现实之间来回游走,向阅读者呈现一幅丰富多彩、鲜活多元的历史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