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在炼金术之后: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100年图说
6324600000113

第113章 2005年度 伊夫·肖万 罗伯特·H·格拉布 理查德·R·施罗克

因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而获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

伊夫·肖万

伊夫·肖万(法国,1930~),生于1930年,法国石油研究所教授,法国石油研究所名誉所长。1970年,肖万阐明了烯烃复分解反应的反应机制,这一机制解释了此前有关烯烃复分解反应的各种问题。罗伯特·格拉布和理查德·施罗克后来在实验中为这种机制提供了有力证据,同时开发出实用有效的新型反应催化剂。这些发现为合成有机分子开辟了全新途径。

罗伯特·H·格拉布

罗伯特·H·格拉布(美国,1942~),生于1942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教授。1965年,罗伯特·格拉布获佛罗里达大学化学硕士学位,1968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69至1978年,格拉布在密歇根州立大学担任助理教授、副教授,1978年至今任加州理工学院化学系教授。格拉布开发出的催化剂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烯烃复分解反应催化剂。

理查德·R·施罗克

理查德·R·施罗克(美国,1945~),科学家。生于1945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1967年,理查德·R·施罗克毕业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河滨分校,26岁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曾在英国剑桥大学从事一年博士后研究。1975年至今,施罗克一直在麻省理工学院化学系任教。

由于三人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做出的贡献,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他们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

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仅在科学研究本身中实现了重大突破,推动了有机化学和高分子化学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在生产生活领域朝“绿色化学”方向前进了一大步,每天都惠及人类,是造福于人类社会和环境的有力佐证。他们创造新事物的同时把旧事物做得更好,得到了从事绿色化学研究的最杰出的科学家的认可。

烯烃复分解反应是“换位反应”,烯烃里的碳碳双键(C=C)被拆散,重组形成新分子,就好像跳舞时两对舞者相互交换舞伴(见402页图)。伊夫·肖万、罗伯特·格拉布和理查德·R·施罗克合作研究弄清了如何指挥烯烃分子“交换舞伴”。该成果一方面提高了化工生产中的产量和效率,同时减少了副产品;另一方面其副产品主要是乙烯,而乙烯是可以再利用的。它广泛用于生产药品和先进塑料等材料,使得生产效率更高,产品更稳定,而且产生的有害废物较少。可以用以制造更廉价、清洁的化学物质和药物,如可抗高压和高温的各种新式塑料、燃料添加物、杀虫剂、肥料甚至诱捕和驱赶蚊虫的合成分泌物等,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化学工业,尤其是制药业和塑料工业的发展。

1970年,伊夫·肖万提出,烯烃复分解反应中的催化剂应当是金属卡宾(金属卡宾是指一类有机分子,其中有一个碳原子与一个金属原子以双键连接,它们也可以看作一对拉着双手的舞伴。在与烯烃分子相遇后,两对舞伴会暂时组合起来,手拉手跳起四人舞蹈),并详细解释了催化剂帮助烯烃分子“交换舞伴”的过程。它们“交换舞伴”后组合成的两个新分子,一个是新的烯烃分子,另一个是金属原子和它的新舞伴。后者会继续寻找下一个烯烃分子,再次“交换舞伴”。但这对催化剂的要求也很高,到底含有什么金属元素的卡宾化合物最理想呢?1990年,施罗克和他的合作者研究表明,金属钼的卡宾化合物可以作为非常有效的烯烃复分解催化剂。1992年,格拉布等人发现了金属钌的卡宾化合物也能作为催化剂。此后,格拉布又对钌催化剂作了改进,这种“格拉布催化剂”成为第一种被普遍使用的烯烃复分解催化剂,并成为检验新型催化剂性能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