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公关礼仪与面试技巧
6307800000019

第19章 部分国家礼仪

我们对国际礼仪和西方礼仪有了基本了解之后,还应当对世界各国的礼俗有所了解。鉴于此,本节专门选出了六个国家,分别介绍了这几个国家的社交礼仪、服饰礼仪、餐饮礼仪和习俗禁忌,以便于对这些国家的礼仪习俗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也为今后与这些国家的人民进行各种交往提供一些帮助。

一、美国

(一)社交礼仪

美国人在待人接物方面,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1.随和友善,容易接近

美国人为人诚挚,乐观大方,天性浪漫,爱交朋友。在交际场合,他们喜欢主动跟别人打招呼,并且乐于主动找别人攀谈。

在美国人看来,人缘好,善于结交朋友,是个人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不愿扩大自己的交际圈,甚至拒绝与他人接近的人,不仅个人心理上存在问题,而且对于交往对象以及其他接触的人,也是不够友好尊重的。

2.热情开朗,不拘小节

在日常生活中,美国人主张凡事讲究时效,不搞形式主义。他们不是不讲究礼仪,而是反对过于拘泥于礼仪,过分地矫揉造作。

在一般情况下,与外人见面时,美国人往往以点头、微笑为礼,或者只是向对方“嗨”上一声作罢。若非特别正式的场合,美国人甚至连国际上最为通行的握手礼也略去不用。若非亲朋好友,美国人一般不会主动与对方亲吻、拥抱。在商务往来中,他们尤其不会这么做。

但在正式场合下,人们就要讲究礼节了。握手是最普通的见面礼。在美国,握手时,男女之间由女方先伸手。男子握女子的手不可太紧,如果对方无握手之意,男子就只能点头鞠躬致意。长幼之间,年长的先伸手;上下级之间,上级先伸手;宾主之间,则由主人先伸手。

握手时应注视对方,并脱掉手套。如果因故来不及脱掉手套,须向对方说明原因并表示歉意。还应注意人多时不可交叉握手。同握手的先后顺序一样,介绍两人认识时,要先把男子介绍给女子,先把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先把职位低的介绍给职位高的。

大多数美国人不喜欢用先生、夫人或小姐这类称呼,他们认为这类称呼过于郑重其事。在称呼别人时,美国人极少使用全称。他们更喜欢交往对象之间直呼其名,以示双方关系密切。美国有家刊物曾专就称呼问题在150种工商行业中做过调查,结果发现他们之中85%的称呼是只喊名字。若非官方的正式交往,美国人一般不喜欢称呼官衔,或是以“阁下”相称。对于能反映其成就与地位的学衔、职称,如“博士”、“教授”、“律师”、“法官”、“医生”等,他们却是乐于在人际交往中用作称呼。

3.城府不深,喜欢幽默

普通的美国人,大都比较朴实、直率。在待人接物中,他们喜欢在符合礼仪的前提下直来直去。对于“听话听声,锣鼓听音”之类的做法,他们不仅不习惯,而且还往往难于接受。与美国人打交道时,表现的过于委婉、含蓄,或是有话不明讲,而代之以旁敲侧击,巧妙地暗示,效果未必能尽如人意。

美国人的处事风格,总体上是潇洒浪漫。他们主张充分地享受生活,凡事都尽可能地去尝试一下。许多美国人所信奉的格言,就是“To try”(“去尝试”)。在平时,他们喜欢笑面人生,爱开玩笑。跟美国人相处时,若是不明白这一点,而一味地恪守“喜怒不形于色”的中国古训,无形之中就会使对方与自己拉开距离,甚至会让对方对自己敬而远之。

4.自尊心强,好胜心重

美国人一般而论都有很强的好胜心。他们喜欢见异思迁,崇尚开拓,在人际交往中大都显得雄心勃勃,做起事情来也会一往无前。受这一风气影响,美国的孩子一旦长大成人,就要自立门户,自己去闯天下,与父母算清经济账。凡事听凭父母为自己做主,处处依赖父母的美国青年人,会被人们瞧不起。

在美国,即使是父子、朋友,外出用餐时,往往也会各付各的帐。在人际交往中,美国人是不时兴向别人借钱的。他们认为,借钱应该上银行,找个人借钱就是索要的意思。在一个美国人的一生中,不搬上几次家,不换上几回工作,往往是不可思议的。凡此种种,均与美国人的好胜心强存在着关系。在人际交往中,美国人自尊心强,也是出了名的。

(二)服饰礼仪

美国人平时的穿着崇尚自然,偏爱宽松,讲究着装体现个性,大多是宽衣大裤,素面朝天,爱穿T恤装、牛仔装、运动装以及其他风格的休闲装,这是美国人穿着打扮的基本特征。

美国人大约只有在音乐厅、宴会厅或者大公司的写字楼内,才穿礼服或套装。

美国人认定:一个人的着装,必须因其所处的具体场合,或是所扮演的具体角色而定。在美国人看来,一个人穿西装、打领带区轧马路、逛公园、游迪斯尼乐园,与穿着夹克、T恤、短裤、健美裤赴宴或出席音乐会一样,都是极不得体的。在美国若不了解此讲究,往往就会令人耻笑。美国人穿着有以下讲究:

1.美国人非常注重服装的整洁。在一般情况下,他们的衬衣、袜子、领带必然每天一换。穿肮脏、折皱、有异味的衣服的人,美国人是看不起的。

2.拜访美国人时,进了门一定要脱下帽子和外套,美国人认为这是一种礼貌。

3.美国人十分重视着装细节。在美国人看来,穿深色西装套装时穿白色袜子,穿凉鞋时穿袜子,或是让袜口露出自己的裙摆之外,都是缺乏基本的着装常识。

4.在美国女性最好不要穿黑色皮裙。不然的话,就会被美国人视为并非“良家妇女”。

5.在美国,一位女士要是随随便便地在男士面前脱下自己的鞋子,或者撩动自己裙子的下摆,往往会令人产生成心引诱对方之嫌。

6.美国人认为,出入公共场合时化艳妆,或是在大庭广众之前当众化妆补妆,不但会被人视为缺乏教养,而且还有可能令人感到“身份可疑”。

(三)餐饮礼仪

美国人的饮食习惯,就总体而言,其共同特征是:喜食“生”、“冷”、“淡”的食物,不讲究形式和排场,而强调营养搭配。在一般情况下,美国人以食用肉类为主,牛肉是他们的最爱,鸡肉、鱼肉、火鸡肉亦受其欢迎。若非穆斯林或犹太教徒,美国人通常不禁食猪肉。然而,在美国人中,爱吃羊肉者却极为罕见。

美国人所不吃的食物,主要有狗肉、猫肉、蛇肉、鸽肉、淡水鱼与无鳞无鳍的鱼,动物的头、爪及其内脏,生蒜、韭菜、皮蛋等等。

美国人爱喝的饮料有冰水、矿泉水、红茶、咖啡、可乐与葡萄酒。新鲜的牛奶、果汁,也是他们天天所必饮之物。在宴会上祝酒时,他们习惯于高举自己的酒杯,并不讲究非要使自己的酒杯低于他人。

用餐的时候,美国人一般用刀叉。在切割菜肴时,他们习惯于先是左手执叉,右手执刀,自左至右将其切割完毕,然后,放下餐刀,将叉子换到右手,右手执叉而食。

参加西餐宴会时应该注意下列事项:

1.应等全体客人面前都上了菜,女主人示意后才开始用餐。在女主人拿起她的勺子或叉子以前,客人不得食用任何一道菜。

2.餐巾应铺在膝上。餐巾虽然也可以围在颈上或系在胸前,但显得不大方,所以最好不这样做。可用餐巾的一角擦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渍,但绝不可用餐巾揩拭餐具。

3.进餐时身体要坐正,不可过于向前倾斜,也不要把两臂横放在桌上,以免碰撞旁边的客人。

4.使用刀叉时,应右手用刀,左手用叉。只用叉时,可用右手拿。使用刀时,不要将刀刃向外。更不要用刀送食物入口。切肉应避免刀切在瓷盘上发出响声。吃面条时,可以用叉卷起来吃,不要挑。中途放下刀叉,应将刀叉呈“八”字形分别放在盘子上。如果把刀叉放在一起,表示用餐完毕。

5.取面包应该用手去拿,然后放在旁边的小碟中或大盘的边沿上,绝不要用叉子去叉面包。取黄油应用黄油刀,而不要用个人的刀子。黄油取出要放在旁边的小碟里,不要直接往面包上抹。不要用刀切面包,也不要把整片面包涂上黄油,而应该一次扯下一小块,吃一块涂一块。

6.吃饭,特别是喝汤,不要发出响声。咀嚼时应该闭嘴。进餐时不要将碗碟端起来。喝汤可以将盘子倾斜,然后用汤匙取食。喝茶或喝咖啡不要把汤匙放在杯子里。

7.要喝水时,应把口中的食物先咽下去。不要用水冲嘴里的食物。用玻璃杯喝水时,要注意先擦去嘴上的油渍,以免弄脏杯子。

8.进餐时,始终保持沉默是不礼貌的,应该同身旁的人有所交谈。但是在咀嚼食物时不要讲话。即使有人同你讲话,也应咽下口中食物后再回答。谈话时可以不放下刀叉,但不可拿着刀叉在空中摇晃。

9.当侍者依次为客人上菜时,走到你的左边,才轮到你取菜。如果侍者站在你右边,就不要取,那是轮到你右边的客人取菜。取菜时,最好每样都取一点,这样会令女主人愉快。如果实在不喜欢吃某种菜,也可以说:“谢谢你,不要了。”

10.当女主人要为你添菜时。你可以将盘子连同放在上面的刀叉一起传递给她或者交给服务员。如果她不问你,你就不能主动要求添菜,那样做很不礼貌。席间不要替他人取菜。

11.餐桌上有些食品,如面包、黄油、果酱、泡菜、干果、糖果等,应待女主人提议方可取食。大家轮流取食品时,男客人应请他身旁的女客人先取,或者问她是否愿意让你代取一些。进餐时,不能越过他人面前取食物。如需要某种东西时,应在别人背后传递。

12.用餐毕,客人应等女主人从座位上站起后,再一起随着离席。在进餐中或宴会结束前离席都不礼貌。起立后,男宾应帮助妇女把椅子归回原处。餐巾放在桌上,不要照原来的样子折好,除非主人请你留下吃下顿饭。

(四)习俗禁忌

对于动物,美国人爱狗。他们认为,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驴代表坚强,象则代表稳重,他们分别是共和党、民主党的标志。蝙蝠被视为吸血鬼和凶神。

美国人最喜爱的颜色是白色。他们认为白色象征纯洁。白猫因此成为美国人很喜欢的宠物,认为能给人带来好运。人们还喜欢蓝色和黄色。黑色主要用于丧葬活动,美国人比较忌讳。

美国人最不喜欢的数字是666、13、3,不喜欢星期五。

美国人比较忌讳下列手势语:一是盯视他人;二是冲人伸舌头;三是用食指指点对方;四是用食指横在喉头之前;五是竖起拇指并以之指向身后;六是竖起中指。美国人认为,这些体态语都有侮辱他人之意。

美国人在公共场合和他人面前,绝对不会蹲在地上,或是双腿叉开而坐。这两个动作,均被视为失仪之举。

在美国,成年同性共居一室,在公共场合携手而行或勾肩搭背,同性一起跳舞,旁人必定投以责备的目光,或者认为他们是同性恋者。

美国人还十分讲究“个人空间”。和美国人谈话时,不可站得太近,一般保持在50公分以外为宜。平时无论到饭馆还是图书馆也要尽量同他人保持一定距离。不得已与别人同坐一桌或紧挨着别人坐时,最好打个招呼,问一声“我可以坐在这里吗?”,得到允许后再坐下。

在美国,个人利益不可侵犯。这种准则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人们日常交谈,不喜欢涉及个人私事。有些问题甚至是他们所忌谈的,如询问年龄、婚姻状况、收人多少、宗教信仰、竞选中投谁的票等等都是非常冒昧和失礼的。

美国人看到别人买来的东西,从不去问价钱多少。见到别人外出或回来,也不会去问上一句“你从哪里来?”或“去哪儿?”。至于收人多少,更是不能随便问的事,谁想在这些方面提出问题,定会遭人厌恶。

不要称呼黑人为“Negro”。“Negro”是英语“黑人”的意思。尤其指从非洲贩卖到美国为奴的黑人。所以在美国千万不要把黑人称作“Negro”,跟白人交谈如此,跟黑人交谈更如此。否则,黑人会感到你对他的蔑视。说到黑人,最好用“Black”一词,黑人对这个称呼会坦然接受。

在美国,若是在别人面前脱鞋或赤脚,会被视为不知礼节的野蛮人。只有在卧室里,或是热恋的男女之间,才能脱下鞋子。女性若在男性面前脱鞋子,那就表示“你爱怎样就怎样”;男性脱下鞋子,就会被人当作丛林中赤足的土人一样受到蔑视。无论男女在别人面前拉下袜子、拉扯袜带都是不礼貌的。鞋带松了,也应走到没人的地方系好。

送礼必须送得有意义,例如朋友生日、同事结婚可以送上一份礼物,以表心意。但不能动辄送礼,这样对方不但不会感激,还会疑心你另有所图。

做客或参加宴会,送鲜花总是得体的。威士忌等也普遍受到欢迎。不宜送香烟、内衣、药品以及广告用品。

二、英国

(一)社交礼仪

在待人接物方面,英国人的所作所为不仅与欧洲其他国家的人大不相同,就是与语言、宗教、文化相仿的美国人、加拿大人、澳大利亚人和新西兰人相比,也有许多显著的不同之处。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谨慎和保守。对待任何新生事物,英国人往往会持观望的态度,他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做法通常都是一成不变的。在外人看起来,他们事事循规蹈矩,不仅保守,而且守旧。英国人逻辑性很强,凡自己所想的事情,他们总要设法做出逻辑性很强的说明。

在人际交往中,英国人相对而言比较难于打交道。英国人不善于夸夸其谈,感情不大外露,也不喜欢在公共场合引人注目。在交际应酬中,他们轻易不会与人一见如故,更不会立即称兄道弟,推心置腹。

第二,含蓄和距离。从总体上讲,英国人性格内向,不善表达,不爱张扬。他们不仅自己如此,而且也乐于看到别人这么做。因此,在外人看来,英国人个个严肃刻板,神情冷漠,不苟言笑。对他人的喜怒哀乐不仅毫无兴趣,而且往往表现的无动于衷,使人们觉得他们过于矜持、冷漠。

在世人面前,英国人通常显得非常自信,并且喜欢孤芳自赏,不愿与别人过于亲近。英国人普遍认为:与别人打交道时,没有适当的距离,对于双方都有害无益。

第三,宽容和容忍。与外人交往时,英国人一般都非常善解人意,懂得体谅人、关心人、尊重人。他们特别看重的是,既然要讲究人人自由,那么首先就要宽以待人,对别人的所作所为要善于理解和宽容。他们不爱跟别人争论,而且极少当着外人的面使性子,发脾气。

英国人的这种做法,并不意味着他们自命清高,难于接触。实际上,一旦慢慢地跟他们交上了朋友,他们还是表现得十分友善、友好的。

第四,礼节和风度。英国人平时十分重视个人教养,他们还认识到:教养体现于细节,礼节展现出教养。在英国人看来,一个人在大庭广众之前之所以必须注意自己的举止行为,就是因为他人可以从中查知这个人的风度、礼貌和修养。

在社交场合,握手礼是英国人使用最多的见面礼节。英国人强调极其强调所谓的“绅士风度”。它不仅表现为英国人对妇女的尊重与照顾方面,而且见于英国人的仪表整洁、服饰得体和举止有度。

英国人待人十分客气,“请”、“谢谢”、“对不起”、“你好”、“再见”一类的礼貌用语是天天不离口的。即使是家人、夫妻、至交之间,英国人也会经常使用这些礼貌用语。

英国各个地区的人都十分重视自己的民族自尊。与他们进行交往时,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将其分别称为“英格兰人”、“苏格兰人”、“威尔士人”或“北爱尔兰人”。不过,要是采用“不列颠人”这一统称,也得行的得通。

(二)服饰礼仪

在穿戴方面,英国人有不少讲究。他们十分注重衣着。一旦出门,他们便会衣冠楚楚,与此同时,他们极爱以衣帽取人。英国人在交际应酬中的衣着,非常注意体现其绅士、淑女之风。过去,英国绅士参加社交应酬时,非要身穿燕尾服,头戴高筒礼帽,手持文明棍或是雨伞。直至今日,英国人在正式场合的衣着,仍然十分庄重和保守。他们一般是男士要穿三件套的深色西装,女士则要穿深色的套裙,或者素雅的连衣裙。庄重、肃穆的黑色服装往往是英国人优先的选择。

英国人在正式场合的着装,大致有下列四条禁忌。

其一,忌打条纹领带。

其二,忌不系长袖衬衫袖口的扣子。不论是直接外穿,还是与西服配套,都不允许那么做。将长袖衬衫的袖管挽起来,也不允许。

其三,忌在正式场合穿凉鞋。英国人认为,只有在海滨度假或是在家中闲居时,才能穿凉鞋。不然的话,那是不礼貌的。

其四,忌以浅色皮鞋配西装套装。过去,英国男士穿西装套装时,必须要穿黑色系带皮鞋。现在,虽然不像过去那样要求严格,但浅色皮鞋依然难登大雅之堂。

英国男子讲究天天刮脸,在英国,留胡须者往往会令人反感。

(三)餐饮礼仪

英国男人的饮食,一般而言,可以说是具有“轻食重饮”的特点。所谓“轻食”,主要是因为英国人在菜肴上没有多大特色,日常的伙食基本上没有多大的变化。除了面包、火腿、牛肉之外,平时常吃的也就是土豆、炸鱼和煮菜了。

在英国,烤牛肉加约克郡布丁被人称为国菜。它是用牛腰肉、土豆、加上鸡蛋、牛奶、面粉,放在烤箱内一起烤制而成的菜肴。在上桌时,还须另配一些单煮的青菜。在使用刀叉时,英国人往往一丝不苟,他们的做法是在切割食物时,必须左刀右叉,自左至右开始。切好一块,即以叉送入口中。

英国人的饮食禁忌,主要是不吃狗肉,不吃过咸、过辣或带有粘汁的菜肴。做菜时加入味精,也为其忌讳。

在评论欧洲主要国家菜肴的特点时,有人曾概括为:德国人是考虑着营养吃,法国人是夸奖着厨师的手艺吃,意大利人是痛痛快快地吃,而英国人则是注意着礼节吃。这一评价,在客观上反映了英国菜肴特色无多的特点。

所谓“重饮”,即非常讲究饮料,英国名气最大的饮料为红茶与威士忌。

绝大多数英国人嗜茶如命,他们所喝的茶是红茶,在饮茶时,首先要在茶杯里倒入一些牛奶,然后才能依次冲茶,加糖。他们不仅早上醒来先要赖在床上喝上一杯被窝茶,就是在上班期间,还要专门挤出时间来去休“茶休”,即去喝下午茶。在英国,喝下午茶既是午餐与晚餐之间的一顿小吃,也是人们以茶会友的一种社交方式。

英国苏格兰生产的威士忌,曾与法国的干邑白兰地、中国的茅台酒并列为世界三大名酒。英国人除了以威士忌佐餐外,还喜欢净饮。英国人饮酒,很少自斟自酌。他们的习惯是,饮酒最好去酒吧。因此,英国的酒吧比比皆是,并且成为英国人社交的主要场所之一。

英国的宴请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茶会和宴会,茶会包括正式和非正式茶会。英国人在席间不布菜也不劝酒,全凭客人的兴趣取用。一般要将取用的菜吃光才礼貌。客人之间告别可相互握手,也可点头示意。

(四)习俗禁忌

英国人十分宠爱动物,猫和狗都为其喜欢。只是对于黑色的猫,他们十分厌恶。此外,他们不喜欢大象、孔雀和猫头鹰,百合花和菊花被视为死亡象征,英国人十分忌讳。

遇上碰撒了食盐或是打碎了玻璃一类的事情,英国人都认为很倒霉。

在色彩方面,英国人偏爱蓝色、红色与白色。他们是英国国旗的主要色彩。英国人不喜欢墨绿色。

英国人在图案方面忌讳甚多。人像以及大象、孔雀、猫头鹰等图案,都会令他们大为反感。在握手、干杯或摆放餐具时,无意之中出现了类似十字架的图案,他们认为是十分晦气的。

英国人忌讳的数字和日期主要是13与星期五。当二者恰巧碰在一起时,不少英国人都会产生大难临头之感。对666,他们也十分忌讳。

排列位次时,英国人认为“右高”。左撇子被视为笨人,走路时,人们讲究先伸出右脚。

与英国人交往时注意,英国人的主要民俗禁忌还有下列五条:一是忌讳当众打喷嚏;二是忌讳用同一根火柴连续点燃三根香烟;三是忌讳把鞋子放在桌上;四是忌讳在屋子里撑伞;五是忌讳从梯子下面走过。

在人际交往中,英国人不欢迎贵重的礼物。涉及私生活的服饰、肥皂、香水、带有公司标志与广告的物品,不宜送给英国人。鲜花、威士忌、巧克力、工艺品以及音乐会门票,是送给英国人的适当之选。

与英国人交谈时,切勿涉及英王、王位继承和北爱尔兰独立问题。

在英国,动手拍打别人,翘起二郎腿,右手拇指与食指构成V形时手背向外,都是失礼的动作。在英国,根据法律规定,同性恋结婚是合法的。

三、南非

(一)社交礼仪

南非礼仪可以概括为“黑白分明”,“英式为主”。所谓“黑白分明”是指:受到种族、宗教、习俗的制约,南非的黑人和白人所遵从的社交礼仪不同。这一特点,可以说是遍及待人接物的方方面面。例如,在人际交往中,南非的黑人往往会感情外露,形体语言十分丰富;而南非的白人则大多显得较为矜持,他们讲究的往往是喜怒不形于色。

“英式为主”,则是指:因为在过去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白人掌握南非的政权,并且长期推行种族歧视政策,对黑人倍加压制,久而久之,白人的社交礼仪,特别是英国式的社交礼仪,便渐渐广泛地流行于南非社会。

现在,在社交场合,南非人所采用的见面礼节主要是握手礼,他们对交往对象的称呼则主要是先生、小姐、或夫人。西方人所讲究的绅士风度、女士优先、守时践约等基本礼仪,南非人不仅耳熟能详,而且早已身体力行。

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独立种族,南非黑人有自己的个性与尊严。随着南非白人政权的垮台,黑人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在此背景下,南非黑人在日常交往中依然保留着自己的传统习惯。要对南非黑人真正表示尊敬,就是要对他们特殊的社交礼仪表示认同,而万万不可大惊小怪,讥笑非议。

在行见面礼时,有些黑人会行拥抱礼,有些黑人会行亲吻礼,有些黑人会行一种形式独特的握手礼,即先用左手握住自己的右手手腕,然后再用右手去与人握手。

在迎送客人时,许多地方的黑人往往列队相迎,载歌载舞。他们习惯于以鸵鸟毛或孔雀毛赠与贵宾,客人们此刻得体的做法,是要高高兴兴地将这些珍贵的羽毛插在自己的帽子上或头发上。

南非黑人的姓名尽管大多已经西方化了,乔治、威尔逊、海伦、爱丽丝都是他们常用的姓名,但他们更喜欢在具体称呼上保留自己的传统,即在称呼时在姓氏之后加上相应的辈分,以表明双方关系异常亲密。比如,称呼南方黑人为乔治爷爷、海伦大婶,以表示双方关系异常密切。

(二)服饰礼仪

在正式场合在城市,南非人已经基本西化,普遍讲究着装端庄、严谨,因此,与南非人进行官方交往或商务交往时,最好要穿样式保守、色彩偏深的套装或裙装,不然就会被对方视作失礼。

在日常生活中,南非人大多爱穿休闲装。白衬衣、牛仔装、西式短裤均受其喜爱。南非黑人的穿着则不分男女老幼,往往偏爱色彩艳丽的服装,尤其爱穿花衬衫。

此外,南非黑人通常还有穿着本民族服装的习惯。如一些部族的黑人,喜欢用兽皮做斗篷,将自己从头到脚遮在里面。而有的部族黑人则喜欢上身赤裸,仅在腰间围上一块布。

黑人妇女的打扮,往往也会表现得有别于常规。例如,在有的部族中,妇女的门牙必须拔掉。在该部族的人看来,这是一种美。惟其如此,才不至于在微笑或用餐时露出牙齿。在另外一些部族,已婚妇女通常比未婚妇女佩戴的首饰要少得多。据说,这种做法有助于使其表现出对自己丈夫的忠贞。

(三)餐饮礼仪

在饮食习惯上,南非人也表现出“黑白分明”。南非的白人饮食习惯与英国人相似,以西餐为主,他们吃牛肉、鸡肉、鸡蛋、面包和青菜,爱喝咖啡和红茶。另外,意大利式的烤馅饼也很流行。

在一般情况下,南非黑人的主食是玉米、薯类、豆类。在肉食方面,他们喜欢吃牛肉和羊肉,但是一般不吃猪肉,也个不大吃鱼。与其他许多国家黑人不同的是,南非的黑人不喜欢生食,而是爱吃熟食,南非最著名的饮料,是被称为南非国饮的如宝茶,在英语里的本意是健康美容的饮料。它深受南非各界人士的推崇,与钻石、黄金一道,被称为南非三宝。

在南非黑人家中做客时,主人一般都要送上刚刚挤出来的新鲜的牛奶或羊奶,或是以高粱自制而成的、风味独特的啤酒。这时,不论自己渴不渴,爱不爱喝,都要尽量多喝一些,最好一饮而尽。若是百般推辞,坚决不喝一口,主人必定会很不高兴。

与南非的印度人打交道时,务必要注意:信仰印度教者不吃牛肉,信仰伊斯兰教者不吃猪肉。

(四)习俗禁忌

与南非人交往,首先要了解对方的宗教信仰,并且予以尊重。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信仰基督教的南非人,最忌讳13这一数字。对于星期五,特别是与“13日”同为一天的星期五,他们更是讳言忌提,并且尽量避免外出。

南非的黑人,特别是乡村人,都信仰本部族传承下来的原始宗教。他们相信存在一种神秘力量,支配着人世间的一切。在许多地方,羊被视为宠物,人们对双角卷曲的羚羊尤为喜爱。

南非的黑人都非常敬仰自己的祖先,认为祖先有消灾祸、惩罚子孙的力量。他们特别忌讳外人对其祖先的言行举止失敬。在有些部族中,禁止儿媳直呼公公的名字。

在许多黑人部族里,妇女的地位比较低下。在诸如火堆、牲口棚等被视为神圣的宝地的地方,绝对禁止妇女接近。

南非人为人处世非常大胆直爽。与对方进行交谈时,过分地委婉或者兜圈子,是不受欢迎的。

跟南非黑人交谈时,有四个方面的话题不能提起。其一,不要为白人评功摆好。其二,不要评论不同黑人部族或派别之间的关系及矛盾。其三,不要非议黑人的古来习俗。其四,不要为对方生了男孩而表示祝贺,在许多部族中,这件事并不令人欣喜。

在南非,根据法律规定,同性恋婚姻是合法的。

四、埃及

(一)社交礼仪

在人际交往中,埃及人见面礼,主要是握手礼。同埃及人握手时,最忌用左手。在某些场合埃及人还会使用拥抱礼或亲吻礼。他们的亲吻礼,会因为交往对象的不同,而亲吻不同部位。最常见的形式有三种。一是吻面礼,它一般用于亲友之间,尤其是女性之间。二是吻手礼,它是向尊长表示敬意或是向恩人致谢。三是飞吻礼,多见于情侣之间。

行过见面礼节后,要双方互敬问候。“祝你平安”、“真主保佑你”、“早上好”、“晚上好”等,都是他们常用的问候语。

在打招呼或问候时,埃及人讲究年轻者先问候年长者,位低者先问候位高者,步行者先问候骑乘者,一个人先问候多数人。

为了表示亲密,埃及人问候时往往会不厌其烦。除个人隐私外,能想到的人和事都会问候一遍。他们的这种客套,有时会长达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

埃及人在人际交往中使用的称呼也有自己的特色。老年人将年轻人叫做“儿子”、“女儿”,学生管老师叫“爸爸”、“妈妈”,穆斯林之间互称“兄弟”。这一类做法,并不表示二者具有血缘关系而表示尊敬或亲切。

跟埃及人交往时,除了采用国际上通行的称呼,酌情使用阿拉伯语的尊称,会令埃及人更加开心。这类尊称主要有:“赛义德”,意即“先生”,可用于称呼任何男性。“答咔突拉”,意即“博士”,可用于称呼政府官员。

埃及人非常好客,贵客临门会十分愉快。去埃及人家里做客时,应注意以下三点:其一,事先预约。通常在晚上六点以后以及斋月期间不宜进行拜访。其二,按惯例,穆斯林家里的女性是不待客的,切勿打听或问候。其三,就座之后,切勿将足底朝外,更不要朝向对方。

(二)服饰礼仪

在大城市,尤其在政界、商界、军界、文化界、教育界,埃及人的穿着打扮早已与国际潮流同步。西服、套装、制服、连衣裙、夹克衫、牛仔裤,在埃及的街头巷尾处处可见。但普通百姓,尤其是上了年纪的的人的着装观念依旧较为保守。穿着依旧主要是长衣连衣裙、长裤和长裙。奇装异服,埃及人通常是不喜欢的。平时主要穿阿拉伯民族的传统服装——阿拉伯大袍。同时还要头缠长巾,或是罩上面纱。

埃及的乡村妇女很喜爱佩戴首饰,尤其讲究佩戴脚镯。另外,她们还喜欢梳辫子,习惯于将自己的发辫梳成单数。在每根辫子上系上三根黑色丝线,再挂上一片薄薄的金属片。

对于绘有星星、猪、狗、猫以及熊猫图案的衣服,埃及人绝对不穿。

(三)餐饮礼仪

在餐饮方面,埃及人极为讲究礼仪。在通常情况下,他们以一种称为“耶素”的不用酵母的平圆形面包为主食,并且喜欢将它同“富尔”、“克布奈”、“摩酪赫亚”一起食用。“富尔”即煮豆,“克布奈”即白奶酪,“摩酪赫亚”则为汤类。

埃及人很爱吃羊肉、鸡肉、鸭肉、土豆、豌豆、南瓜、洋葱、茄子和胡萝卜。他们口味较淡,不喜油腻,爱吃又甜又香的东西。冷菜、带馅的菜采以及用奶油烧制的菜,被他们看做是象征着春天与勃勃生机的生菜,均受欢迎。埃及人喜爱吃甜点。在他们举行的正规宴会上,最好的一道菜必为甜点。此外,他们还习惯以自制的甜点待客。客人要是婉言谢绝,一点儿也不吃,会让主人极为失望,也是对主人的不敬。

饮料上,埃及人酷爱酸奶、茶和咖啡。饮茶聊天,是埃及人一大乐趣。

待客时,客人一登门,便送上茶水,并且还要挽留客人用餐。对于主人所上的茶水,客人必须喝光。要是杯中遗留了一些茶水的话,是会触犯埃及人的禁忌的。用餐时,要尽量多用一些。否则就会被视为瞧不起主人,让主人不高兴。劝客人多用餐,在埃及是主人的义务。

用餐时,埃及多以手指取食。在正式一些的场合,他们也惯于使用刀、叉和勺子。用餐之后,一定要洗手。

埃及人按照伊斯兰教教规,是不喝酒的。他们忌食的东西有:猪肉、狗肉、驴肉、龟、虾、蟹、鳝,动物的内脏、动物的血液,自死之物,未诵安拉之名宰杀之物。整条的鱼和带刺的鱼。

埃及人在用餐时,有两点禁忌。其一,忌用左手取食。其二,忌在用午餐时与别人交谈。他们认为那样会浪费粮食,是对真主的大不敬。

(四)习俗禁忌

埃及人喜欢仙鹤,认为它代表着喜庆与长寿。除讨厌猪之外,大熊猫埃及人也不喜欢。

埃及人最喜欢被其称为“吉祥之色”的绿色与“快乐之色”的白色。他们讨厌的色彩一是黑色,一是蓝色。两者在埃及人看来均是不详之色。

在数目方面,5与7深得埃及人的青睐。在他们看来,5会带来吉祥,7则意味着完美。对信奉基督教的科普特人而言,13则是最令人晦气的数字。

在埃及民间,人们对葱很看重,认为它代表了真理。可是对于针,人们却又非常忌讳,在埃及针是骂人的词。

埃及人对小费极为重视,并且将其作为日常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埃及办事,应注意:一是男士不要主动找妇女攀谈;二是切勿夸奖埃及妇女身材窈窕,因为埃及人以体态丰腴为美;三是不要称道埃及人家中的物品,在埃及这种做法会被人理解为索要此物;四是不要与埃及人谈论宗教纠纷、政党政治、中东政局以及男女关系。

五、沙特阿拉伯

(一)社交礼仪

在人际交往中,沙特阿拉伯人大都热情友好,落落大方。受伊斯兰教教规的限制,沙特阿拉伯的妇女极少抛头露面,并且不与异性接触。跟沙特阿拉伯人交往时,必须注意两点:(1)遇到沙特阿拉伯妇女时,通常不宜主动向其问候或行礼。若是男士,尤其要注意这一点。另外,与沙特阿拉伯男子打交道时,切勿问候其夫人或恋人,不要向他们赠送礼品。(2)沙特阿拉伯人普遍重男轻女,因此,不要派女性与其接触或交际。

沙特阿拉伯人同别人相见时,会互相问对方:“您好!”随后,同对方握手,接着问候对方:“身体好!”有时还会以阿拉伯世界流行的问候语,即“在你面前的,是你的亲人”,或者“在你面前摆着的,是平坦的大道”,诚恳地去问候他人。

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还有一种独特的见面礼——“碰额礼”。当贝都因人与他人相见时,彼此首先要用自己的鼻子去碰触对方的额头,然后再紧紧地拥抱。这一见面礼节,不适合妇女使用。

外国人在沙特阿拉伯,行礼时务必要入乡随俗。异性之间,不要当众拥抱亲吻。应避免在公共场合表现得过分亲昵。但沙特阿拉伯男子与其他民族的男子,往往手拉着手走在一起。沙特阿拉伯人认为,这说明双方关系亲密无间。

拜访沙特阿拉伯人之前,需要预约。但他们对于时间观念有自己特殊的见解。与他人相会时,沙特阿拉伯人往往要晚到一会儿。在别人看来这叫时间观念不强,在他们看来,这却是做人的一种风度。

沙特阿拉伯人赴约时,还喜欢自作主张,带上几个未被邀请的人一同前去。他们觉得自己这么做,是给对方面子。

沙特阿拉伯人的姓名,通常由三个部分或四个部分所构成。自前而后,他们依次分别为:本人名字、父名、祖父名和姓氏。沙特阿拉伯人用作姓名的词语,本身往往都有一定的含义。例如,“哈桑”的意思是“好”,“阿明”的意思是“忠诚”,“萨利赫”的意思是“正直”,“赛义德”的意思是“先生”,“马哈茂德”的意思是“受赞扬”,等等。

称呼沙特阿拉伯人时,在正式场合应称其全名。在一般情况下,可略去其祖父名,或是将其祖父名与父名一道略去。需要简称时,可只称对方的本人名字。不过,若对方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则最好以其姓氏作为简称。

(二)服饰礼仪

沙特阿拉伯男子的传统服装,是一种长垂及地的大袍。他宽松肥大,无领长袖。平时,他们所穿的袍子以白色为主。只有在参加丧葬活动时,他们才会穿黑色的袍子。在穿长袍的时候,沙特阿拉伯男子还要在头上自右而左缠上一条长约1米左右的薄纱头巾。它也是白色的。

按照伊斯兰教教规,妇女的全身均须被长袍和面纱遮盖起来。因此,沙特阿拉伯妇女通常会身穿一件黑色长袍,将自己的周身包裹得很严密。她们头上所带的黑色面纱有三角形、正方形、五角形等多种形状,但是必须严密地遮盖住面容,仅仅允许双眼露在外面。

前往沙特阿拉伯之时,尽量不要穿过分随便、过分暴露身体的服装,妇女特别要牢记这一点。

由于天气过分炎热,在一般情况下,沙特阿拉伯人大都习惯于穿拖鞋,有的人甚至会赤脚。在沙特阿拉伯,拖鞋也被分为三六九等,不同身份的人会穿不同档次的脱鞋。只有在极为隆重的活动里,人们才会穿皮鞋。

(三)餐饮礼仪

沙特阿拉伯人的主食有面饼、面包、面条等。在肉类方面,他们则大多以牛肉、羊肉、鸡肉为主。在沙特阿拉伯人的心目中,甜一些、辣一点的东西最好吃。在他们看来,羊眼乃是席上之珍,美味之最。

按照伊斯兰教教规,沙特阿拉伯人忌食猪肉,忌食自死之物、未诵安拉之名宰杀之物和动物的血液。狗、马、驴、骡、蛇、虾、蟹、龟、无鳞鱼、贝壳类海鲜以及其他一切食肉的禽兽,亦在禁食之列。除此之外,沙特阿拉伯人还不准饮酒和其他一切含有酒精的饮料,并且不得吸烟。

在用餐方面,沙特阿拉伯人一般席地而坐,以右手取用食物。有些时候,它们也会设置用餐专用的桌椅,只不过绝对禁止用脚蹬踩。

在每年的斋月里,沙特阿拉伯人白天是不许吃东西的。到那个时候,白天里一切餐馆也不准开门营业。

(四)习俗禁忌

沙特阿拉伯人对绿色与蓝色十分喜爱。他们认为绿色代表生命,蓝色象征希望,二者都是吉祥之色。他们最喜欢的宠物是隼。

与沙特阿拉伯人交往时,记住下列五条注意事项。

其一,不提倡娱乐。沙特阿拉伯人认为,娱乐令人堕落,所以切莫与之谈论休闲、娱乐或是邀其参加舞会、去夜总会玩乐。

其二、宜回避以色列。沙特阿拉伯与以色列两国矛盾重重,切莫对以色列加以好评,或是将与以色列有关的十字形、六角星图案送给沙特阿拉伯人。

其三,禁止偶像崇拜。那里的人不看电影,不喜欢拍照、录像、并且对雕塑、洋娃娃等礼品十分忌讳。

其四。男女授受不亲。不论是坐车、乘电梯,还是上银行,男女往往是需要各自分开的。

其五,不下国际象棋。他们认定,那种玩法对国王有失恭敬。

与沙特阿拉伯人交谈时,切莫提及中东政治、宗教问题、女权运动、石油政策。

向沙特阿拉伯人赠送礼品时,忌送酒类、雕塑、公仔、猪皮与猪毛制品、美女照、带有熊猫图案的东西。不要夸奖沙特阿拉伯人的某件东西,那样做会被理解为向其索取。

六、日本

(一)社交礼仪

在人际交往中,日本人习惯以鞠躬作为见面礼节。在行鞠躬礼时,日本人讲究行礼者须毕恭毕敬,而且鞠躬的度数、鞠躬时间的长短、鞠躬的次数等方面有特别的讲究,往往与对对方所表示的尊敬的程度成正比。行鞠躬礼时,手中不得拿东西,头上不得戴帽子,把手插在衣袋里也不允许。

有时,会一面与人握手,一面鞠躬致敬,或仅仅握手为礼。不过日本妇女与别人见面时,只鞠躬不握手。

在日本民间,在送别亲友时还会向对方行跪礼或摇屐礼。跪礼,即屈膝下跪,是妇女行的礼节。摇屐礼,即手持木屐在空中摇动,是男子行的礼节。

日本人与他人初次见面时,要互换名片,否则被理解为不愿与对方交往。日本人外出时身上往往会带上好几中印有自己不同头衔的名片,以便在交换名片时可以因人而异地使用。

日本人对清洁十分重视,每天都得洗澡。日本人还有请人一起去浴室的习惯。用他们的话讲,这叫做裸体相交。他们认为,这一做法可以减少束缚,坦诚相交。在交际中他们尊重强者。

日本人姓名的组合顺序是姓在前,名在后。日本人的姓名字数以四字的最为多见。日本妇女婚前姓父姓,婚后则改姓夫姓。

称呼日本人时,可称“先生”、“小姐”或“夫人”,也可以在姓氏之后加上一个“君”字,尊称为“某某君”,只有在很正式的场合,才需要使用全名。

在交际场合,日本人的信条是“不给别人添麻烦”,他们忌讳高声谈笑。在外人前面要满脸笑容,不论是否开心。日本人认为,这是做人的礼貌。

(二)服饰礼仪

日本人在交际应酬中注重穿着。在商务交往、政务活动以及对外的场合,日本人通常要穿西式服装。在民间交往中,也会穿自己的国服。

日本的国服名为和服,是一种传统服装。和服的基本特点,是由一块布料缝制而成,没有什么线条。他领口很大,袖子宽短,腰身广阔。穿和服的时候,要脚穿木屐或草屐,并且配以布袜。日本妇女在穿和服时,还必须腰系彩带,腰后加上一个小软托,并且手中打伞。惟其如此,才能产生一种特殊的和谐美。

与日本人打交道时,衣着上有四条必须注意。第一,日本人认为衣着不整齐便意味着没有教养,或不尊重交往对象。所以与日本人会面时,不宜穿着过分随便,特别是不要光脚或穿背心。第二,到日本人家里做客时,进门前要脱下大衣、风衣和鞋子。第三,拜访日本人时,切勿未经主人许可而自行脱去外衣。第四,参加庆典或仪式时,不论天气多么热,都要穿套装或套裙。单穿衬衫,穿短袖衫,或是将长袖衬衫袖管卷起来,都会被日本人视为失礼。

(三)餐饮礼仪

在饮食方面,日本菜可以说是自成一体,世人一般称之为和食或日本料理。

和食的主要特色,有人归纳为“五味”、“五色”和“五法”。所谓“五味”,指日本人在不同的季节里,口味各有不同侧重,春苦、夏酸、秋滋、冬甜,此外还好食涩味。所谓“五色”,指和食注重外形,讲究色彩搭配,不同的季节也有不同的侧重,一般的要求是:绿春、朱夏、白秋、玄冬,再就是黄色的广泛运用。所谓“五法”,指和食的烹饪方法主要有蒸、烧、煮、炸、生等五种。

具体而言,和食以大米为主,多用海鲜、蔬菜,讲究清淡与味鲜,忌讳油腻。典型的和食有:寿司、拉面、刺身天妇罗、铁板烧、煮物、蒸物、酱汤,饭团与便当。尤以刺身即生食鱼片最为著名。

日本人的饮食禁忌吃肥猪肉和猪的内脏,也有一些人不喜欢松花蛋、羊肉和鸭肉。

日本人非常爱喝酒,西洋酒、中国酒和日本清酒,统统都是他们的所爱。在日本,斟酒讲究满杯。在日本,人们普遍爱好饮茶。久而久之,形成了讲究“和、敬、清、寂”四规的茶道。茶道具有参禅的意味,重心在于陶冶人们的情趣。要求优雅的自然环境,还有一整套的点茶、泡茶、献茶、饮茶的方法。

日本人在用餐时,要摆上一张矮桌,男子盘腿而坐于地下,女子则跪坐而食。日本人吃饭用筷子,他们所用的筷子不是平头,是尖头。在用筷子时,日本人有“忌八筷”,其一,忌舔筷,即不准用舌头舔筷子。其二,忌迷筷,即不准拿着筷子在饭桌上晃来晃去。其三,忌移筷,即不准夹了一种菜接着又去夹另一种菜,而不去吃饭。其四,忌扭筷,即不准将筷子头反过去,吞在口里。其五,忌插筷,即不准将筷子插在饭菜里,或者把它当做叉子,插起饭菜吃。其六,忌掏筷,即不准用筷子在饭菜里扒来扒去,挑东西吃。其七,忌跨筷,即不准将筷子跨放在碗、盘之上。其八,忌别筷,即不准将筷子当牙签用。除此之外,日本人还忌讳使用一双筷子让大家依次夹取食物。

日本人在宴客时,忌讳将饭盛得过满,不允许一勺盛一碗饭。作为客人,则不能仅吃一碗饭。哪怕是象征性的也要再添一次饭。否则,就会被视为宾主无缘。

(四)习俗禁忌

日本人对荷花非常反感,荷花在日本仅用于丧葬活动。菊花在日本是皇室的标志。盆花和带有泥土的花则被理解为隐含“扎根”之意,因此,不要将前者送给日本人,不要把后者送给日本的病人。在日本,探望病人时送山茶花、仙客来花、白色的花和淡黄色的花,也是不受欢迎的。

日本人认为鹤和乌龟长寿、吉祥的代表。对金色的猫以及狐狸和獾极为反感,认为他们是晦气、贪婪与狡诈的化身。

日本人喜爱白色和黄色。他们讨厌绿色和紫色。有不祥与悲伤的意味。

日本人敬重7这一数字。4与9被视为不吉。在三人并排合影时,日本人不愿意在中间。他们认定被人夹着是不祥的征兆。

日本人很爱给人送小礼物,但下列物品不应包括在内:梳子、圆珠笔、T恤衫、火柴、广告帽。在包装礼品时,不要扎蝴蝶结。

日本人不愿意让别人给自己敬烟。也绝对不会给别人敬烟。

同他人相对时,日本人觉得注视对方双眼是失礼的。通常只会看着对方的双肩或脖子。

绝大多数日本人爱岗敬业,非常勤奋,因此所谓“懒人”往往令人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