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婴幼儿疾病速查手册
6306200000073

第73章 泌尿道感染

症状表现

泌尿道感染是小儿时期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

1.急性期发病急,婴幼儿症状可不典型;慢性或反复感染可导致肾脏损害。病程在6个月内者属于急性泌尿道感染,表现有尿频、尿急、尿痛、发热。年幼儿可有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年长儿有时伴有肾区及下腹部疼痛,少数病儿仅有一过性血尿,全身症状并不突出。

2.慢性泌尿道感染病程在6个月以上,小儿时期较少,可出现间歇性发热、腰酸、乏力、贫血等。病情逐渐加重可发展成肾功能不全。

产生原因

泌尿道感染的病原菌大多数是大肠杆菌,其次为变形杆菌、产气杆菌、克雷白氏杆菌及副大肠杆菌等,少数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病毒及支原体等。泌尿道的先天性畸形、尿路梗阻、尿反流、结石是小儿易发生感染的原因。

泌尿道感染属于中医的“淋证”范畴。淋证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感受湿热之邪,蕴结于下焦,使膀胱气化功能失常所致。淋证又可由肝脾不调、脾土受损,或脾肾两虚,致脾虚不能运化精微、分清泌浊,致水道不清而来。

并发症

小儿泌尿道感染与大人最大不同之处是常合并有先天性泌尿道结构异常,需要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来发现潜在的疾病。

此外,儿童的肾脏还在持续发育成长的阶段,易受到伤害。而造成肾脏的瘢痕化(结疤),若是破坏范围大,或是反复感染,可能进而产生蛋白尿、持续性高血压等并发症,最后可能得面对因肾衰竭要洗肾的后果。因此,及早确诊,发现潜在的病因并治疗,才可避免肾脏受到不可回复的伤害。

易发人群

婴幼儿较为常见。女孩发病多于男孩。

应对方法

1.对本病的治疗,早期主要采用抗生素,如磺胺药、呋喃妥因、卡那霉素。吡哌酸、氟哌酸等。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

2.根据不同抗生素调节尿的酸碱度,以增强抗菌药物的疗效。对慢性泌尿道感染宜联合用药或轮替用药,疗程较长。

家庭护理

1.孩子常有高热、哭闹,可用物理或药物降温、镇静。要鼓励患儿多喝水而使其多排尿。要勤换尿布,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尿布用开水烫洗晒干,或煮沸、高压消毒。

2.观察药物副作用。按医嘱应用抗菌药物,注意药物副作用。口服抗菌药物可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现象,饭后服药可减轻胃肠道副作用,若副作用仍明显,必要时减量或更改其他药物。磺胺药服用时应多喝水,并注意有无血尿、尿少、尿闭等。

3.教幼儿不穿开裆裤,勤换尿布;便后清洗臀部,保持清洁,女孩清洗外阴时应从前向后擦洗,防止肠道细菌污染尿道,引起上行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