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婴幼儿疾病速查手册
6306200000042

第42章 肠炎

症状表现

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小儿科病中,死亡率最高的是肺炎及下痢。作父母的,对小儿的下痢处理不当,掉以轻心,迟延治疗时间,都会引起严重的后果。

1.轻度。一天大便次数为5~8次,有轻微发热,无脱水现象。

2.中等度。一天大便次数超过10次,大便为水样、泥状、细菌性带有黏液、脓或血液,俗称“痢疾”。有脱水现象,发高热;因细菌有毒素,常引起痉挛、昏睡、休克现象,严重者甚至死亡。

3.重度。一天大便在15次以上,水样大便喷射而出,有重度脱水现象,即皮肤干燥、眼球凹陷、眼圈发黑、小便减少,口渴、不安,此外尚有血酸症、呼吸不适、虚脱、半昏迷等状态。由于钾缺乏及水肿的关系,腰部膨胀,有肠麻痹现象。若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可达30%以上。

产生原因

1.传染性下痢。吃了不清洁的东西,以细菌性下痢为最多,如赤痢菌、病原性大肠菌、革兰氏阴性细菌、葡萄状球菌。滤过性病毒也是小儿肠炎之主因,如小儿麻痹病毒。流行性肝炎病毒以及其他原因不明之病毒,都可引起流行性下痢。每年9~10月间流行之下痢,多为滤过性病毒引起的。原虫以及阿米巴山可引起下痢。

2.全身性感染。小儿因抵抗力弱在发生中耳炎、肺炎或肾盂炎时亦可患下痢。

3.饮食消化不良、过食或者饮食浓度过浓的奶、脂肪或淀粉过高,亦可引起消化不良,发生下痢。

4.口服抗生素。有些抗生素会刺激肠管发生下痢,有些抗生素抑制正常肠管发育性而使病原性细菌过度滋长而发生下痢。

并发症

大量便血、肠狭窄、肠穿孔、中毒性肠扩张、结肠癌等等。

易发人群

婴幼儿的肠管很敏感,抵抗力弱,尤其在1~2岁,最容易发生肠炎。

应对方法

1.细菌性肠炎可用抗生素治疗。因细菌之抗药性逐渐改变,用药时需由医生指导,按医生处方服用。

2.静脉点滴。补充水分则可将死亡率减低到5%以下,所以下痢的最好治疗方法为点滴。补充食盐水及葡萄糖;酸血症厉害时补充硷液,缺乏钾时补充钾分。

3.饮食。下痢严重时暂禁喂食,让胃肠休息。病情减轻后可先用米汤或冲淡脱脂奶喂食,而后逐渐增加浓度。

家庭护理

1.小孩尽量不要吃街上用卖的生冷食品,在家中吃东西要煮沸以及用其他方法洗净、消毒灭菌。

2.食用器具要消毒干净,孩子所有奶瓶都要严格消毒,冲好的奶或吃过一半的奶,不可在温室放置太久。

3.家里有下痢人时,应将病人隔离,其大便、呕吐等排泄物的用具要消毒,排泄物要小心处理,以免传染给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