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婴幼儿疾病速查手册
6306200000117

第117章 营养不良

症状表现

广义的营养不良应包括营养不足或缺乏,以及营养过剩两方面。营养不良常有如慢性腹泻短肠综合征和吸收不良性疾病。营养不良非医学原因而是食物短缺造成的。

常有两种典型症状,其中一种是消瘦型,由于热能严重不足引起小儿矮小、消瘦、皮下脂肪消失、皮肤推动弹性、头发干燥、易脱落,体弱乏力萎靡不振;另一种为浮肿型,由严重蛋白质缺乏引起周身水肿眼睑和身体低垂部水肿,皮肤干燥萎缩、角化脱屑或有色素沉着头发脆弱易断,和脱落指甲脆弱有横沟,无食欲肝、大常有腹泻和水样便,也有混合型介于两者之间,并可伴有体质低下、生长迟缓、消瘦等其他营养素缺乏的表现。

产生原因

1.喂养方法不当。人工喂养时配奶方法不对,放入水分过多、热量、蛋白质、脂肪长期供应不足。母乳喂养的孩子没有及时增添辅食,都可使小儿发生营养不良。

2.疾病因素。孩子体质差反复发生感冒、消化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会增加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量,作为父母的又不懂得补充必要的营养素。

3.孩子生长发育过快,而各种营养物质供应上造成供不应求。

并发症

低血糖、低体温、贫血。

易发人群

易发于各个年龄段。

应对方法

1.给予各种消化酶如胃蛋白酶胰,以助消化适当应用蛋白。同化类固醇剂,如苯丙酸诺龙,每次肌注10~25mg,每周1~2次,连续2~3周。可促进机体蛋白质合成,增进食欲。但在用药期间应供应足够的热能和蛋白质。

2.治疗原发病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和消耗性疾病,如结核和心肝肾疾病向家长传播喂养知识,鼓励母乳喂养。

3.在液体和电解质不平衡纠正后营养不良的治疗,取决于肠道吸收功能的损害程度。如果肠道吸收功能不良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中心静脉营养或外周静脉营养,前者保留时间长输入的营养液浓度较高,而后者不能超过5天。

家庭护理

要避免孩子营养不良,最好办法是积极做好婴幼儿在6~7个月内预防,最好实行母乳喂养。按时增添辅食,做到饮食多样化,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同时要积极治疗各种慢性病及胃肠疾患,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