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曾说:“愤怒,就像地雷,碰到任何东西都一同毁灭。”因此在某些情况下,我们要学会忍耐,以一种心平气和的心情来解决问题,千万不能一碰到“导火线”就暴跳如雷,导致情绪失控。多一点清醒,就少一点失误;多一点理智,就会少一点后悔。
一个人如果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就有可能会做出极端的事情,从而给双方都带来很大的损失,《孙子兵法》指出:“主不可以怒以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认为国君不可以因一时的愤怒而兴兵打仗,将帅不可凭一时的怨愤而与敌交战,因为一个人愤怒过后可以转变为高兴,怨愤过后可以转变为喜悦,但国家灭亡了就再也难以恢复了,人死了就再也无法变活了。一切都要以是否有利为转移,合于利则动,不合于利则止,这才是理智的行为。
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与人相处时,不分是非曲直、话不投机动辄发火,这是一种没有涵养的表现。火气太大的人,要有自知之明,加强修养,注意“制怒”,心平气和,以理服人,不可放纵心头无名之火,否则既伤害他人又伤害自己。
曾有一位作家评价窦文涛:窦文涛说聪明而卖弄的话,但不说愚蠢而不自知的话。窦文涛说庸俗的话,但不说高尚的话。窦文涛说反讽的话,但不说愤怒的话。“锵锵”是最不愤怒的节目,这里没有义愤填膺的谈话嘉宾,只有强烈表述欲的主角。
一个人在愤怒之下,更是要慎言,因为在那种情况下,往往会暴跳如雷、口无遮拦。但是在情绪波动过后,我们却又发现,愤怒不仅于事无补,还可能带来更加糟糕的结局。
1812年拿破仑的侵俄战争宣告失败,俄、英、普等国也组成了反法同盟军,开始进行反击,法兰西战局每况愈下。1813年的7月,拿破仑在德累斯顿的马尔哥利宫会见奥地利使者梅特涅。
奥地利是法国的盟国,拿破仑想借此机会探听到奥地利和沙皇的会谈结果。于是他整理好着装,腰挂宝剑,腋下挟着帽子,十分威严地接见梅特涅。
拿破仑毫不客气地对梅特涅说:“原来你们也想打仗,好吧,仗是有你们打的。我已经在包岑打败了俄国,现在你们希望轮到自己了。你们愿意这样就这样吧,在维也纳相见。本性难移,经验教训对你们毫无作用。我已经三次让弗兰西斯皇帝重新登上皇位,我答应永远与他和平相处。我娶了他的女儿,当时我对自己说:‘你干的是蠢事。’但到底是干了,现在我后悔了。”
拿破仑越说不客气,梅特涅却愈发冷静,他提醒拿破仑说:“和平是取决于你的,你的势力必须缩小到合理的限度,不然你今后的斗争就要以失败告终。”
拿破仑被他激怒了,他宣称任何同盟都吓不倒他,不管对方兵力多么强大,他都能战胜对方。接着,他又说他对奥地利的军队是多么的了解,每天都能收到他们的详细情报,等等。梅特涅打断他的话,提醒拿破仑,如今他的士兵都是些小孩。拿破仑激动地回答:“你不懂得一个军人是怎么想的。像我这样的人,不大在乎100万人的生命。”他激动得帽子都扔了,但是梅特涅并没有替他捡起来。
在这次双方的较量中,拿破仑败得很惨。也许他一开始也想用威慑的方法,从梅特涅口中得到自己想知道的,但最后却反中了梅特涅的计,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最后暴露了自己的内心。而梅特涅虽然话语不多,却字字珠玑,挖掘拿破仑的心理。
后来梅特涅对别人说:“他什么都给我讲清楚了,这个人一切都完了。”于是不久之后,奥地利也加入了第六次反法同盟的行列。结果可想而知,拿破仑不幸被梅特涅言中,他的战争以失败告终。
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管好自己的嘴巴,最重要的是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很多时候,一些不该说的话往往都是在情绪烦躁或者异常愤怒的时候说出来的。比如说,当你受了委屈的时候,你有可能会到处倾诉自己的委屈,在这个时候很容易吐露不当的言语;当你和别人吵架的时候,怒火冲昏了头脑,只想在语言上压倒对方,你就会专门抓住对方的痛处“下手”,在语言上攻击对方。
在与对手较量时,一定要头脑冷静,不要被他的三言两语就给激怒了,那不是有修养的人的所为。要知道公牛就是被斗牛士的红布惹怒,贸然出击,才最终丧命的。
没有一种胜利比战胜自己及自己的冲动情绪更伟大,因为这是一种意志的胜利。“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是每个成功者必备的修养。用隐忍代替怨气,以理性克制想当然,这套功夫,现在叫“情绪管理”,也叫E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