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寿礼品是祝寿礼仪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寿礼可厚可薄,但其中祝贺健康长寿、吉祥如意等的意义却是不可缺少的。人们借祝寿礼品表达对长辈的美好愿望,增进老少几代人之间的感情,更体现浓浓的亲情和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祝寿当然离不开寿礼,无论亲戚朋友还是街坊四邻,只要参加祝寿,都要在寿日前一天把寿礼送来。可以说中国传统祝寿礼仪活动那种热烈而活跃的气氛,欢乐而融洽的情调,很大程度上是由那些丰富多彩、各色纷呈的祝寿礼品造成的。在中国民间,含义深远且流传较久的寿礼主要有以下几种:
常见祝寿礼品——寿桃、寿糕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寿”与“桃”关系最为密切。中国人认为桃可以延年益寿,千百年来,中国民众在亲友寿诞之时总是喜爱以寿桃作为赠送礼品。
由于新鲜的桃子并不是每季都有,于是人们以面食蒸制、裱画出各种造型的漂亮寿桃,送给做寿者。寿桃的形状要下圆上尖,酷如桃形,寿桃的颜色大都为红色,桃嘴上还要点上一个红点。
赠送寿桃的数量也是很有讲究的,有的地方赠送寿桃的数量必须为九枚,其寓意是一桃象征寿,其余八桃象征八仙。有的地方赠送寿桃的数量必须为八枚,以表八福长寿。也有的地方是按寿者的年龄来赠送寿桃的。例如六十岁寿诞便送六十枚寿桃,七十岁寿诞便送七十枚寿桃。赠送寿桃时一般不能平放,而要将其层层相叠堆成尖塔状,然后装入红漆盘中。这样的摆放方式有预祝寿者寿高命长的寓意。
在中国人的语音中,“糕”与“高”谐音,有“高兴”、“高升”、“抬高”等吉祥寓意,因此糕在民间是十分受人喜爱的食品,在许多民俗活动中都受到重用。在祝寿时送寿糕,有祈祝长寿之意。
传统的寿糕大都是用面粉或米粉制成的,寿糕的形状如同一个绕线板,由两块梯形状的糕对叠粘搭而成,颜色粉红或深红,俗称“定胜糕”。赠送寿糕时,与寿桃一样,必须一个个地将其放入红漆盘中,堆成塔状,较为讲究的还要在上面放上一些粉捏的吉祥人物塑像,如八仙、寿星、王母等,以增加喜庆色彩。
高雅的祝寿礼品——寿字、寿联、寿幛、寿屏
寿字、寿联、寿幛和寿屏,在具有较高学识修养的文人学者之间馈赠比较普遍,是一种高雅的祝寿礼品。
为长寿老人祝贺寿辰,“寿”字是不能缺少的,尤其在寿堂里,往往要在墙上贴上大红“寿”字。这个“寿”字有各种形态,或圆或方,或者是花形。还有一种百寿图也是祝寿佳品之一。百寿图,就是用一百个不同形体、不同字体的“寿”字组成的图像,有的在一个大“寿”字中加入一些小“寿”字,这样组合成的百寿图,往往能产生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给人以富丽堂皇、意蕴深长的感觉,体现了中国人民对长寿理想的一种精神寄托。
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和士大夫大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对于功名事业、道德名节方面的事情十分看重。因此,每到他们寿诞之时,亲友们便要为其送上一些赞颂文字,以表彰他们对于国家、社会的贡献,宣扬他们洁身自好、注重修养的高风亮节。这些赞颂文字大都被写在布帛、绸缎或经过裱糊的轴子上,久而久之,便逐渐演化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中经常作为寿礼赠送的寿幛、寿屏与寿联。
另外,给老人祝寿送礼也有一些禁忌,如忌送钟表,因“钟”与“终”谐音,老人会不高兴的。送水果不能送梨,“梨”与“离”谐音,有离别之意。不能送鞋子给老人,“鞋”容易让人联想到“邪气”,这是老人忌讳的。
延伸阅读
送寿桃的传说
关于送寿桃祝寿的习俗,据说是源于战国时代的军事家孙膑。
传说孙膑少年离家,到千里之外拜鬼谷子为师学习兵法。孙膑只顾刻苦学习,十二年从未回家一次。这一年五月初五,孙膑突然想起80岁母亲的生日到了。于是孙膑向老师告假探母。临行时,老师摘下一个桃子送给孙膑,说:“这桃我是不轻易送人的,你在外学艺未能报孝母恩,我送给你一个带回去给令堂上寿。”回到家中,老母亲正为身边独缺孙膑而难过地哭泣,孙膑进门来,赶忙从怀里掏出老师送的桃子捧给母亲。老母亲接过桃子吃了一口,赞叹道:“这桃比冰糖蜂蜜还甜。”更惊奇的是,桃子还没吃完,母亲的容颜就起了变化,原先的银发变成了青丝,昏花的老眼变得明亮了,没有几颗牙齿的嘴里又长出了新牙,脸也光滑了,走路不用拐杖了,全家人兴奋不已。
不管世上是否真的有仙桃,但吃蟠桃能长生的观念却早已深入人心,后世民间晚辈在庆贺尊长的寿诞时,一般都要送寿桃表达祝福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