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国策报告(2013-2014)
6283300000012

第12章 2014全国两会上的“新改革经济学”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确保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社会用电量增长7.5%,货运量增长9.9%,主要实物量指标与经济增长相互匹配。”2014年3月5日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代表中国改革理论突破的“市场决定论”“区间论”等新名词、新概念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中国经济学的时代使命

2013年年中,《经济学人》杂志谈到“克强指数”时曾表示,“克强指数”比官方GDP更能反映中国经济的现实状况。2013年“习近平经济学”“李克强经济学”成为热词,其本质就是中国的“改革经济学”,预示着经过改革三十多年的磨砺,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经济学理论和思想体系正在走向成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代表着中国的新改革经济的一个新高度。

中国的改革,一直是在争议和质疑声中走过来的。虽然我们一直强调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但过去的10年还是被一些学者批评为“改革失去的10年”。现在,我们正处在“两个100年”和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历史阶段,如何以新的改革理论指导未来的改革开放时间,就成为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不能让接下来的10年再次失去,就必须有新的改革理论的指导,就必须有新的改革顶层设计的保障,就必须有新的改革政策体系的支撑。立足中国实际,为中国人民的富裕、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而求索,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出与13亿人口的大国相适应的经济理论,这是中国经济学的时代使命。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理论创新为先导

习近平同志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说,“理论创新对实践创新具有重大先导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理论创新为先导。”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长期的历史任务,需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武装实践者的头脑。当前中国经济学界特别是大学讲坛的主流经济学仍以西方经济学为主,这与中国35年经济体制改革和开放这项前所未有的伟大实践很不相称。这么庞大的经济体,这样大规模深层次的持续35年之久还日渐深入的经济改革,是对世界经济学研究的巨大贡献,是经济学理论研究不可多得的标本,由此应该产生出新的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普世价值的经济学。否则,这也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本身的一个遗憾。

学界关于中国本土经济学的期待已久。中国“新改革经济学”正待破土而出。她作为中国的主流经济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是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独到的、前瞻性的理论概括。中国特色经济学就是新改革经济学。只有建设独树一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才能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提供理论支撑,只有探索符合中国改革实际的新改革经济学理论体系才能开启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