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二十讲
6213400000024

第24章 引言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陶渊明实在是一个令人着迷的作家。他既是田园诗的开创者,也是魏晋风流的代表人物,千百年来仰慕其人品、模范其诗者不计其数。关于他的研究,从六朝以迄当代,绵延了1500多年,分别涉及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文艺思想、陶渊明所处的政治背景、文学背景以及陶渊明与同时代作家、后代作家的诗歌艺术比较,从不同的点和面,试图描绘出一个真实的陶渊明影像。

陶渊明自幼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他“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诵读儒家经书培养了他“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之五)的人生志向。青年时期的陶渊明壮怀激烈,常抱“猛志”,有济世的愿望,希望在仕途上有所作为,他一生中曾三次出来做官,显现出“猛志固常在”的一面。但魏晋时期政治环境的动荡险恶,官场的虚伪污浊让他对现实彻底失望,在仕与隐的矛盾中经过艰难选择,他最终归隐田园,在躬耕自资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人生归宿,保持了洁身守志的精神品格,实现了超然自得的人生理想,显现出“悠然见南山”的一面。

在晋宋易代的大时代背景下,陶渊明有的只是平凡又普通的一生。他一生只断断续续做过江州祭酒、参军、彭泽令等几种小官职,与年轻时豪情万丈的济世愿望差之甚远。翻开他的传记,几乎全是“归隐”、“田园诗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这样的字眼,似乎他是天生的隐士,隐逸之后就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对于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不放心上。实际上,“他于世事也并没有遗忘和冷淡”,从他的诗文中,我们处处都可以感受到他的关怀体贴意识以及他对现实和人生的执著。龚自珍诗云:“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正言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