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王汶石文集(第三卷)
6212000000001

第1章 1、加强创作

(写人物、写故事)

“普及第一、创作第一”这是首次全国文代大会关于目前文艺运动的重要决定。前些日子在西安召开的西北文艺座谈会上,张稼夫部长也一再指出“加强创作”并号召“写人物、写故事”。他列举最近在西安各剧院争先上演的一些剧本如《红娘子》《鱼腹山》等之所以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以说明写人物写故事的重要。

这一问题,过去也曾经常提出,而今天又以特别洪亮的声音,向文艺工作者和写作爱好者提出新的号召,更觉切合时宜,更有意义。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已经取得基本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伟大的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部胜利,国家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已开始了,分得土地的农民在积极建造新农村的图景;新解放的农村正展开如火如荼的剿匪反霸反封建斗争。战斗中、工厂里、农村和每一个角落的英雄人物,都强烈要求艺术工作者将他们搬上舞台、画面、歌声里。广大群众也热望认识这些翻天覆地、改变历史面貌的英雄。而另一方面城市的接管工作也走上正轨,文艺上的各部门工作都已有了头绪,打下了熟悉生活、进行创作的条件。

从进城的准备工作直到现在也曾有过一些作品。我们看了许多秧歌队的街头演出,读了一些诗词、快板、鼓书,唱了一些歌子。它们在歌颂解放,歌唱新中国的诞生,赞扬人民解放军,歌唱伟大的友邦苏联,歌唱伟大领袖斯大林和毛主席。所有这些各种形式的赞美诗,是汇合了今天全中国以及全世界人民的心声,教育了人民,激励了人民的斗争意志和鼓舞我们建设繁荣祖国的劳动热忱。

但是,在我们的文艺作品中,很少看到“人”的活动,活生生的“人”则更其少见。

另有部分作品,虽然也有“人物”有故事,但那些“人物”缺乏生气。他们只是作者讲道理的代言人。

毫无疑问,这些“代言人”也完成了他一定的任务,但完成的程度很不够。

法捷耶夫在《论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的讲话中,一开始就说:

“任何真正的艺术的内容是人,是人在社会中的生活。假如说苏联文学在其全部发展过程中带来了一些什么新的东西,那么,这就是真实地描写苏维埃人和新的苏维埃社会。”

积极的革命的主题,活生生的人物,动人的故事,群众的风格,这样的作品,是广大读者所渴求的,愿所有文艺工作者一点一滴地创造。特别是短小精练的作品,更是今天应该大量制作的。

1949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