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胜利反攻
6211100000017

第17章 新四军在华中袭扰顽敌

1944年,华中敌后战场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从1943年的最困难时期进入恢复和再发展的新时期。这一年,日军从华中抽调原有大部分老部队参加打通大陆交通线作战和投入太平洋战场,临时新编独立步兵旅和野战补充队之类的部队接替华中占领区的警备,华中日军数量1943年年底约21万人,1944年减少到约17万人。人员减少,兵员素质下降,特别是日军已处于全面崩溃的前夜,士气大大下降。

日军为弥补自身兵力不足,进一步加强对伪军的控制和掌握,积极调整和编组伪军,强化其战斗力,并调离其原属地区,使其逐渐脱离地方性。如日军于1943年12月24日将李长江的第一集团军番号撤销,李长江调任伪“参议院副院长”,所属部队改为第五集团军,由项致庄任总司令。

1944年年底又将项致庄部调浙江,将在华北冀鲁豫边区的伪第二方面军孙良诚部调苏中、苏北接防。伪军数量由1943年的20万人增至35万人。

日伪军对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继续进行“扫荡”、“清乡”、“治安肃正”,在沿海继续推行“屯垦”计划。

1944年,日伪军对抗日根据地“扫荡”仍较频繁,但每次“扫荡”的兵力均较小,时间也不长。1944年2月,中共苏中区党委决定发动车桥战役,夺取淮安、阜宁、宝应三县交界的淮宝地区,作为后方阵地。车桥驻有日军80人,伪军500余人。苏中军区集中5个团组成3个纵队,以一个纵队攻车桥,两个纵队打援,以保证夺取车桥。

3月5日凌晨1时50分,战役开始,攻坚部队一举突入车桥镇内。至当日晚上,攻克碉堡33个,将伪军全歼,日军残部退守一独立瓦房继续顽抗。当日黄昏起,日军援军逐批赶到,新四军阻援部队将头三批援敌共500余人大部歼灭,后因援敌越聚越多,加之部队经一天两夜苦战,过于疲劳,乃于6日拂晓前安全转移。6日晨,大批日军进占车桥,但慑于新四军声威,于7日放弃车桥,撤回淮安,尔后又放弃车桥周围的一些据点。从8日至13日,新四军又收复和逼退曹甸、径口、塔儿头、张家桥等日伪据点12处。

此役,共歼灭日军上校以下460余人和伪军500余人,淮安、宝应以东纵横百余里全部解放,进一步沟通了苏中与苏北、淮北、淮南的联系。

一个月后,苏中区党委、行署、军区由东台县东南三仓一带移驻车桥附近宝应县的固津一带。

接着,新四军苏北军区淮海军分区于1至3月发动春季攻势,攻克日伪据点30余处。

4月19日,苏北军区集中淮海军分区第十旅主力和第七旅一部,发起高(沟)杨(口)战役。高沟、杨口是灌云、新安镇之敌伸向西南的主要据点,高沟位于新安镇西南20千米处,杨口在高沟西北5千米处。这里由伪军2000余人固守,控制盐河、前后六塘河,割裂了淮海军分区与盐阜军分区的联系。

苏中军区采取各个歼敌的战法,经16天血战,于4月25日、5月4日先后攻克高沟、杨口坚固据点,附近10余处伪据点也被攻克。

此役,共歼灭日伪2000余人,收复了六塘河两岸地区,使淮海、盐阜两区完全连成一片,改善了苏北抗日斗争局面。

9月,宿迁日军一部88人、伪军90余人,南下到泗阳县城西北20千米处、运河南岸的林公渡村建立据点。

淮海军区当即集中主力第一、第二、第四支队于9月7日晚发起攻击,经一夜激战,于拂晓前拔除林公渡据点,击毙日军连长以下66人,俘日军5人,毙伤俘伪军90余人,粉碎了日伪军确保运河交通联系、隔断新四军苏北、淮北两区联系的企图。

此后,新四军淮北军区部队从3月16日开始发起攻势作战,持续50天,至5月5日,共拔除据点46处,破坏并控制宿(县)灵(璧)公路之大店集至灵璧段及泗(县)宿(迁)公路,泗县、灵璧外围除前后张楼外,其余据点几乎全被扫清。邳(县)睢(宁)铜(山)区除运河沿线、陇海铁路、海郑公路及眼宁城北之魏集、车甸外,已无敌踪。

从6月上旬起,淮北军区部队再次发起攻势,先后拔除张楼外围朱场、三周家等据点。

7月5日起,强攻前后张楼,至11日将其攻克,使泗县北部地区获得解放。

淮南军区,从1943年下半年直至抗战胜利的1945年,主力一直集中在津浦路西,采取北攻南防的方针坚持斗争,津浦路东则主要由地方武装坚持。

津浦路东军分区之盱嘉支队,于1944年1月24日夜袭入盱眙县城,一举歼灭伪县政府、伪警察局,消灭伪保安队一部,共歼敌200余人,缴枪120支,自己却未伤一兵一卒。

2月,浦六工委武工队夜袭六合县瓜埠镇伪区公所及伪军,歼俘伪区长以下200余人。

12月22日,六支队在六合县城北之羊山头伏击开赴程驾桥换防的日军一个班和伪首都第三师一个营,毙伤日伪军120余人,俘伪营长以下200余人,受到新四军军部通令嘉奖。

1944年上半年,鄂豫边区由于片面强调“以巩固为中心”,“减少战斗频繁”,作战决定权集中于高级机关,因而错过一些有利战机,使抗日根据地军事斗争一度出现被动局面。1944年下半年,边区部队加强了对敌斗争,形势好转。

第三军分区于8月围攻日伪军新设立的监利县汪家桥据点,迫其逃走,9月5日,在西阳之管家棚俘获伪定国军副军长汪步青、参谋长张维春等20余人,并于同月在潜西边歼灭伪军刘明辉部。

1944年,华中敌后战场军民,共歼敌50000余人,解放国土7400余平方千米,人口160余万,基本上制止了日伪军对根据地的进攻,沟通了津浦路东各根据地的联系,各地斗争局面得到进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