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阿尔卑斯山的蓝莓
6211000000091

第91章 春节

喜欢春节。

小时候,物质生活还不是很富裕。春节于我是能吃上好东西,穿上新衣服,还可以放鞭炮的喜庆的日子。春节前一个月,整个楼的人(我们住的楼房非常的特别,十家人住一层楼,一家挨一家。)开始忙活开了。因为大家都来自四面八方,南方人,北方人,所以每家准备的过年的食品都不同。这时候,对我们孩子来说串门是最好玩的事了,循着香味,从东家到西家,一路下来,总有很多收获。

每年的这个时候,也是母亲最忙的日子。母亲总是早早地准备开了,将所里发给职工应节的猪肉、鱼肉,收拾的干干净净,该腌的腌,再灌上腊肠。炸年糕、炸面果、蒸豆包。手巧的母亲总能将豆包捏出各种不同的形状,小刺猬,小老鼠的,将一旁观看的妹妹和我看得心花怒放。嘴馋的我们经常趁父母不注意,偷偷地吃一块糖,抓一把瓜子,有一次甚至将母亲刚灌的腊肠给偷了一节,给煮了吃了。春节就在我们的翘首盼望中到来了。

除夕夜,新年的钟声一过,鞭炮声便此起彼伏地响了起来,将寂静的山区点得热闹万分。而我每年一宿不睡的愿望总是在眼皮打架后消失得无影无踪。大年初一,吃完汤圆,最激动的时刻来到了,那就是穿上母亲为我们亲手缝制的新衣。领着妹妹,拿着鞭炮,跟小朋友们前呼后拥地开始了我们快乐的春节。对于我们那个年代的孩子来说,放鞭炮,串门是过年唯一的娱乐。

对于身为教师的母亲,过年还有另一层意义。每年的春节,拜年的学生总是将我们家那一间小小的屋子挤得满满的。前来拜年的有已经毕业了的学生,有还没毕业的学生,还有学生家长。大家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地谈笑,让我这个小人儿生出了许多的遐想:“教师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职业,看看妈妈多幸福呀,有那么多的学生给拜年。”

春节就这样伴我度过了在大山里的童年。后来,家搬到了城里,日子也宽裕了,过年就有了不一样的景象。

城里的春节是热闹的,红红的灯笼早早地将街道渲染得红红火火,从店里传来的贺年的音乐告诉人们,春节要到了。花市也搭起来了,花贩们开始陆陆续续进驻花市。商店里各种各样的应节食品琳琅满目,糖呀,瓜子和点心的让人眼花缭乱。而我们过年的新衣早就不用母亲一针一线地赶制了。少了煎炒烹炸的忙碌和缝制新衣的紧张,母亲的春节就多了一分色彩和闲情。用四处购买的鲜花,将家里点缀得热热闹闹。父亲则将一盆盆漂亮的金橘搬回家,再摆上几株桃枝,家就成了花的世界。除夕夜,吃完团圆饭后,一家出动,先逛逛热闹的花市,然后随着人流走走涌济,希望来年顺顺利利,最后到祖庙。除夕就这样从身边滑过。

拜年的客人中少了曾经的学生,却多了许多工作的同事和朋友,从母亲的眼中没看到失落。各种醒狮表演成了我很多年春节必看节目。光是那敲锣打鼓的声音就让人心沸腾。

一晃不知多少岁月流走。多少年了,多少年没过过春节了?从离开家的那一天起,春节就只是我脑海里遥远的梦了。每年的除夕,总会穿上母亲送给我的中式棉袄,跑到中餐馆,不为别的,为了那乡愁。再给父母打个电话,送上一声祝福,春节的气息透过电话都能感觉到,而父母失落的声音总让我泪眼朦胧。

现在,同事们也渐渐知道中国的春节了,总是早早地用生硬的中文将“新年快乐”的祝福送到,甚至这里的超市在农历新年之际也挂上了大红灯笼,这让我充满乡愁的心多少有些宽慰。

春节与我不仅仅是个节日,春节让我知道,在我漂泊的世界里总有一个地方是属于我的,那是我的根,是我的血,是我永不忘记的故乡,我来自那,总有一天会回到那里。

2006年的春节到了,祝我亲爱的父母春节快乐,身体健康。也祝我的祖国更加的繁荣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