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阿尔卑斯山的蓝莓
6211000000081

第81章 瑞士人

这样就想到了瑞士人。真要给瑞士人一个定义,几乎是件不可能的事情。单瑞士的官方语言就有四种,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诺曼切语。每个区的人都有不同的性格。总体说来,德语区的人更趋于德国人做事严谨,细致和精确的作风,他们不会第一次见面就跟你拍肩膀得好像哥们一样,他们需要时间去了解你,也给你时间去了解他们。按爱润的说法,就是,他们是暖壶,外冷内热。走在德语区的城市或乡村,到处是干净的街道,一旦发现你是外国人,他们马上会换成“高德语”,也就是标准德语。这并不意味着瑞士人讲的是“低德语”,他们讲的是瑞士德语,而且每个洲都有自己的方言。怎么说呢,就是瑞士人能听懂德国人讲的德语,可德国人听不懂瑞士德语。在这里不懂德语没关系,德语区的人们或多或少会讲法语和英语。从这一点上说,德语区的人比较宽容和体谅人。但你千万不要认为他们是德国人的后代,他们对这一说法决不认同。再细细了解一下瑞士的历史,也会觉得这种说法有点牵强。法语区的人带着法国人热情的性格,看起来很热情,热情背后掩饰的其实是距离。到了法语区,明显的感觉是没有德语区干净,法语区的人继承了法国人的骄傲,在这里不会讲法语几乎寸步难行,当然日内瓦除外,那里过百分之五十的是外国人。爱润就是在碰了好多次壁的情况下,下定决心学习法语。可能是在德语区生活的缘故,爱润身上也不知不觉沾染了一些他们的作风,对某些法语区拖拖拉拉,凡是不求精确的做法很是反感,她也不喜欢他们虚伪的做作。就拿全民公投来说吧,他们可以支持瑞士加入申根国家,却反对同性恋合法化。多少让人感到有点奇怪。

很多外国人评价瑞士人,说他们不友好。这点爱润不同意。她相信将心比心,她相信微笑是最好的交流工具,所以她很幸运,她的同事可以跟她无拘无束地交流,他们谈论政治,谈论一切可以谈的事情。很多她的同事支持反对外国人的右翼政党,可她丝毫没有感觉到偏见,他们甚至很乐意跟她谈他们的看法。这些都让她有种融入的感觉。她很快乐,大部分的时候。

说大部分的时候快乐,是因为她也会感到孤独,尤其是跟同事一起外出的时候或参加某个聚会。不是她有多矜持,只是当人们热烈地交谈时,她会莫名感到一种距离的出现,也许还是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跟当地人再友好,也会有一丝差别。这种感觉当爱润跟同胞接触时就更明显了,只有在这时,她才会真正地放松,骨子里她还是个传统的中国人。可多年的海外生活让她的生活习惯和思维也潜移默化地转变,所以就算是跟同胞在一起,她也多半是安静的。当感到这种变化时,她会突然地有种悲哀,因为她不知道她到底属于哪里。

每每国内的朋友问爱润:

“瑞士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爱润总是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每个人的成长背景不同,幸福观不同,当然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同。爱润眼里的瑞士是个矛盾的国家,一个在中立和全球化,传统和现代中竭力寻找平衡的国家,是一个让她有家的感觉却爱得很矛盾的地方,是一个让她永远也找不到答案的国家。

每个人的眼睛看到的东西都是不同的,如同爱润眼中的瑞士,它也仅仅是爱润眼里的瑞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