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阿尔卑斯山的蓝莓
6211000000029

第29章 自杀,一个沉重的话题

奶奶家的书柜里摆着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个英俊的年轻人。蔚蓝的大眼睛透出对未来的憧憬,棕黄的卷发和唇上的一瞥小胡子更增加了几分英气。他,就是先生的表哥,我的从未见过面的表亲——马克。

马克是先生叔叔的大儿子,英俊潇洒,曾是瑞士全国少年标枪冠军,很多女孩的梦中情人。可就是这么一个优秀的男孩,在他十九岁那年,在一个无人觉察的夜晚,用他在军校得到的步枪,结束了年轻的生命,甚至没有留下只字片语。

奶奶至今想起来还忍不住老泪长流。老人家到现在都不明白为什么她心爱的孙子会用这种方法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那天打电话给丽斯,电话那头的她声音哽咽。好半天她才缓缓告诉我他先生最好的朋友,一个从小到大的伙伴自杀了。

“我们前天还见了面。他昨天打电话找我先生,可我先生碰巧去德国了。今天就知道他出事了。他把自己送到了苏黎世的公交车下面了。”

电话这头,我黯然无语。

丽丝抽噎着对我说:“我先生今天情绪特别不好,一直在自责,总觉得如果昨天跟他通了电话,他就不会自杀了。”

丽丝十分惋惜地继续说:“他才三十二岁呀!他父母今天下午从西班牙赶回来了。你不知道,他妈妈那伤心的样子……”丽斯说不下去了。

回到办公室,跟同事讲起这件事,托马斯忽然问我:“知道我为什么今天晚来一个小时吗?”

我不解地摇摇头。托马斯似乎还心有余悸地说:“今天在我上班的路上,有人卧轨了,听说很年轻。”我不禁一阵愕然。

晚上的电视新闻证实了托马斯的话。就在那天的早上,一个年轻人爬到了火车顶部,触高压电自杀了。

又一个年轻的生命消失了,我感到悲哀。悲哀的同时,一个声音从我的胸腔里迸发出“人啊,为什么要选择这条不归路?”

前不久看了一篇报道。报道中说到,瑞士平均每年有1360人自杀,并且尝试自杀的人数则要比这个数字高出4倍。瑞士有官方记录的自杀率与其他国家相比明显过高。2001年瑞士社会民主党议员提交了一份“议会咨询调查”Andreas Gross请求,目的在于进一步调查瑞士的自杀问题。2002年初国会已将调查结果公布于众。调查草案作者Peter Holenstein得到的数据是:瑞士政府每年因国民自杀或尝试自杀而负担的费用高达25亿瑞郎。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人想自杀,去自杀呢?很多瑞士人认为是优越的生活环境导致了人们精神上的脆弱,尤其是年轻人,舒适的生活使他们无法承受一点的挫折,更没有跌倒了爬起来的勇气。因此,自杀是他们逃脱的最好选择。这种说法不无道理。既然如此,我们可否帮一帮他们,给他们生活的勇气,使他们敢于直面人生,从而勇敢地生活下去。先生曾经帮过一个年轻人,那是一个失恋者,失恋后又碰上工作不顺心,觉得生活对他太不公平,他不再眷恋人生,于是想到了自杀。自杀前想找个人聊聊,他碰到了先生。先生是个热心肠,他耐心地听完那个年轻人的倾诉,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开导他。终于,先生用亲人一样的感情,朋友一样的关心,实实在在的话语终于打消了那位年轻人自杀的念头,如今,他不仅有一份好的工作,更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他和先生也因此成为了朋友。

自杀只是人的一念之差,如果我们都能伸出手,拉他们一下,那自杀在瑞士,还会不会是个沉重的话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