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阿尔卑斯山的蓝莓
6211000000020

第20章 婆媳之间

婆媳之间永远有说不完的“故事”。结了婚,我便成了故事的主人。

婆婆是瑞士人,中国人和瑞士人的文化差异,截然不同的生活习惯,本来就像一道看不见的屏障,挡在我与婆婆的中间。更加上婆婆又是一个心直口快,喜欢别人围着她转的人,于是这道本看不见的屏障,便时不时地显现出来。

这不,丈夫刚刚接到婆婆的电话,说他们明天过来度周末。我的婆婆就是这样,无论做什么事,从来不征求一下对方的意见。在我的印象中,婆婆每次来我家也好,邀请我们到她那也好,总是那种没的商量的口气:“星期天我和你爸爸去你们那。”要不就是:“下星期天你们到我这儿吃饭。”一般情况下,婆婆的“武断”,我还能接受,但有时也确实让我和丈夫感到尴尬。至今还有一件事一想起来,就让我心里过意不去。丈夫有一个86岁的奶奶和一个85岁的外婆,她们都住在伯尔尼。去年外婆过生日,因为我和丈夫要上班,于是想利用星期天提前去给外婆过生日,同时也邀上奶奶。时间定好了,外婆、奶奶十分高兴。谁知就在那个星期的星期五晚上,婆婆打来电话。又是那一副不容商量的口气,婆婆说:“明天我们要去你们那。”丈夫为难地说:我们已经约好外婆和奶奶了,这个星期天到她们那去,给外婆过生日。显然婆婆没有改变态度,只听丈夫连说两个“好吧,好吧”便放下了电话。看着丈夫那一脸无可奈何的样子,我知道婆婆又胜利了。果然,在我的一再追问下,丈夫说:“我妈妈说,他们有急事要和我们商量,不想让奶奶外婆知道。”既然这样,只好让丈夫打电话给奶奶外婆,把时间再推迟一个星期了。好在奶奶外婆婆都了解她们的儿媳、女儿,十分体谅我们的处境,并一再安慰我们:“没关系,晚一个星期也一样。”

第二天婆婆来了,一问,根本没什么要紧事,真是弄得你哭笑不得。

也许是洁癖,也许是瑞士人的习惯,婆婆每次来,都要求我把客房的被罩、床单,甚至枕套重新换过,而这些还必须是洗过,并用电熨斗烫过的。她告诉我:“瑞士人都这样,你要入乡随俗。”

婆婆喜欢户外运动,每次来我家,一吃完饭,就要出去。夏天去游泳,冬天去爬山。她还有个特点,要去大家一起去。这就苦了我,不管多累,我也要去,否则她会认为我不尊重她。令我感到紧张的还不仅是这些,婆婆每次见到我,不是教我怎样做瑞士菜外,就是教我如何打扫卫生,如何叠衣服、烫衣服。还会不失时机地对我进行“欧化教育”:“你要喜欢欧洲古典音乐,有空要多去去博物馆,要看看画展,了解了解欧洲的历史,这些是代表身份的。”就连穿衣服婆婆也会给你很多建议:“出门逛街你可不能总穿牛仔裤,一定要穿得漂漂亮亮,瑞士人是很讲究穿着的。”

婆婆这种为人处事,的确令我很难接受,我隐隐感到:婆婆手里似乎有根无形的指挥棒,我必须围着它转才行。于是,我开始对婆婆产生了一种恐惧感。细心的丈夫很理解我,每当婆婆给我“上课”时,就会站出来“抨击”婆婆的“谬论”:“琳琳是中国人,她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谁也不能强迫她改变。”可笑的是,每遇到这种情况时,婆婆非但不生气,反而会一笑了之。她不会因为儿子唱对台戏,而迁怒于我。如果说婆婆身上有哪些优点的话,那么这就是其中之一,而且,这也是不少中国婆婆做不到的。为此,我又感到幸运。也许就是因为这,当我不高兴时,就会尽量想婆婆对我的种种好处。

记得我刚来瑞士时,婆婆怕我感到孤独,总是抽时间来陪我,有空就带我到苏黎世、索伦多、洛桑、日内瓦等城市游览。是婆婆帮我度过了最初那段难熬的寂寞日子;也就是在那段时间里,我对瑞士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有一次我的脚动手术,不能去学校读书,丈夫上班也帮不了我。婆婆知道后,就天天开车到我的住所接送我去上学,一直到我能轻松走路。从婆婆的身上,我深深感受到了母爱的温暖。结婚时买婚纱的时候,婆婆陪着我转了不知多少地方,终于选了一套漂亮的婚纱给我,用的是婆婆自己的钱。理由是她女儿当年结婚是她给的钱买婚纱,所以她也要给我买婚纱。现在每每想起这件事,先生还愤愤不平:“哼,妈妈就偏心,我的婚礼服还得我自己掏钱买。”

相处时间越长,就越能感到婆婆对我的爱和关怀。婆婆的女儿和我一样大。三十岁生日那年,女儿在自己的花园办了一个隆重的生日晚会。因为我比她女儿小两个星期,所以回来后婆婆就想在她家帮我也办个生日晚会,并说如果不帮我办,她心里不好受。可我不愿意,这事就不了了之。等我生日那天,公公婆婆专门跑到我家,不仅给我送来了漂亮的生日礼物,还带我到餐厅吃饭,席间居然请来了乐队表演并为我送上了生日祝福。这个惊喜让我至今难忘。尽管到现在婆婆想起来还耿耿于怀:“没给琳琳办生日会。”其实婆婆哪里知道,她对我的爱和关怀早已超出了这个生日会了。

别看婆婆一见到我就唠唠叨叨,好像我这个中国媳妇啥也不懂。可是在她朋友、邻居面前,婆婆俨然又是另外一个人。言谈话语间总会不自禁地流露出一种自豪:“这是我的中国儿媳,可聪明了,刚来几个月,就已经讲很好的德语了!”“琳琳对我们可孝顺了,比我的女儿还好。”

婆婆是个典型的瑞士中产阶级妇女,一辈子都不曾工作,一直在乡间别墅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她希望我也像她一样。她经常对我说:女人就应该在家呆着,照顾好丈夫。有了孩子,就更不能工作了,因为孩子需要妈妈,你应该把所有的爱都给丈夫和孩子。我没有听婆婆的劝,我工作了。对此婆婆颇不理解,但她还是同意了。现在,婆婆又多了在旁人面前炫耀的资本:“琳琳在公司里工作可出色了。”

和婆婆相处时间长了,我发现婆婆原来还是一位古道热肠之人。前年夏天,父母来瑞士看我,丈夫不巧病了,婆婆便自告奋勇冒着大雨开车到苏黎世机场把我的父母接回来。婆婆非常讲究礼仪,每次我父母生日,她总忘不了寄个生日卡,表示祝贺。婆婆知道妹妹搞设计需要资料,所以每次外出旅游,无论是去新西兰,还是到美国,总要买几本设计方面的书寄给妹妹。

现在婆婆跟我好像母女一样,我们一见面有说不完的话,我还会经常对婆婆撒撒娇,告先生的状,每当这时婆婆就会教育她儿子,一定要对琳琳好,不能让她受委屈等等。中国有一句话很时髦,那就是:理解万岁!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学会了理解,我开始喜欢我这位,用中国人的话讲——“刀子嘴豆腐心”的婆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