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西路军:天山风云
6204000000056

第56章 1、不当厅长,愿意办新疆学院

杜重远“阴谋暴动案”,是盛世才制造的许多“阴谋暴动案”中的一个,是其进一步制造共产党“阴谋暴动案”的前奏。它牵连到茅盾、张仲实、赵丹等人,还有数十人被血淋淋地杀害,因株连而受牢狱之灾的人数就更多了。杜重远是著名爱国民主人士,从青少年时代起,就把面向社会、关注现实,作为人生的出发点。他磊落坦荡,正道直行;他忧国忧民,为国尽忠。此刻,就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篇章,追寻这位民主志士饮恨新疆、亡灵难眠的悲壮之行。

萨空了原在上海办报,因为被帝国主义的工部局封闭,只好来到香港。萨空了是救国会成员,救国会同志敦促他把报纸恢复起来。这是个小型报,叫《立报》。报纸得到当时在香港的廖承志、潘汉年的帮助,还用中共的名义投资3000元。报馆是股份有限公司,有董事长。那时汪精卫跟蒋介石两人搞德意路线,德国大使陶德迈在他们中间奔走,想要蒋介石向日本人投降。萨空了写了一篇社论,批判德意路线。他夜里两点写完,发稿以后就回家了。第二天早晨拿到报纸一看,董事长在后边加了两句话,是批判八路军的,因此,萨空了和董事长闹翻了。

正在这时,杜重远到了香港;他是三渡天山,三次到新疆之后来香港的。其时,斯大林要援助中国抗战,要建立一条从新疆、甘肃到陕西的运输线。杜重远四处奔波,就是为了沟通这件事情。萨空了跟杜重远从香港来到武汉,他俩在胡愈之家里见到周恩来和叶剑英,倍觉欣喜。周恩来听了杜重远三到新疆的情况说,在新疆要很好的和几个党内的同志合作,周恩来谈到邓发和毛泽民。杜重远和萨空了直接和国民党当局接触,蒋介石也有从莫斯科得到援助的要求,于是就派飞机把杜重远和萨空了还有几个欧亚航空公司预备在迪化设站的人送到迪化。

此时是1938年9月,迪化正在召开第三次全疆代表大会。两人下飞机后,同盛世才简单地谈了谈,盛叫他俩先参加会议。大会开了40多天,最后几天盛世才找他俩谈话,要留二人在新疆做事。盛说新疆是大后方,背后是苏联,想取得抗战胜利,没有大后方不行。他俩相信盛的话,因为盛有很多假象迷惑人们。他俩一下飞机就看见红布白字大标语,“列宁主义万岁”、“六大政策万岁”、“坚持全面抗战”等等。他们从蒋介石下面出来的人看到“反帝、亲苏、和平、民平、清廉、建设”这个口号,心里当然是很高兴的,认为盛世才这个人还是能够做事情的。

但是,对盛世才这个人,萨空了和杜重远有不同看法。杜重远三渡天山时,写了一本《三渡天山》,后经改写又叫《盛世才与新新疆》,把盛世才写得很好,吸引了很多青年到新疆。当时萨空了就对杜重远说,这本书里有很多问题值得怀疑。萨举了一个例子,书里的一节“盛督办办案迅速”。说有一天晚上,杜重远被盛世才请去吃饭,陪同吃饭的是各厅厅长,包括一个维族的省副主席禾加尼牙孜。饭后,杜重远回西花厅睡觉。第二天早晨看报纸,陪同他一起吃饭的人全都被捕,以后这些人又被杀了。“这叫办案迅速吗?这叫阴谋诡计嘛!”萨空了说。萨空了一语中的,盛世才具有当时各地军阀以及暴发户必备的野心勃勃、势利、诡诈、机变、老辣、无赖、无耻、狠毒乃至丧尽天良等性格素质。

杜重远一生纯白,了无机心,没有阴谋诡计这些想法。他说:“我跟盛世才是同乡,小学的同学,中学的同学,直到日本还是同学。我们俩是一辈子的交情,他能对我用什么阴谋诡计呢?”杜重远忽视了盛世才集权政治的封闭性与文化理想开放性的矛盾。盛世才要的是政治附庸人格,而他有的只是进步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政治上的事要很好的考虑!”萨空了所以能够从新疆脱身走开,也跟这个有关系。

盛世才晚上把杜重远叫到后边住宅深谈,一连三四次。杜重远回来劝萨空了留下,萨迟迟难下决心。

“为什么要我留下?”

“你原来就是办报的,留在这里可以办报;你一直想办报纸,一定可以办好!”杜重远说,“这里有你一个熟人,叫周彬,很了解你。你可以和他合作的很好!”

“我没有一个叫周彬的朋友,这个人我不认识!”萨空了后来才知道,周彬就是毛泽民。

杜重远介绍萨空了跟盛世才见面。盛叫萨做新疆日报社社长。

“你这里有社长,社长是王宝乾,为什么还要另外找个社长?”萨对盛说,“我完全不了解你,我们两个没有关系。作为一个宣传负责人对领导的心情不了解,思想不了解,怎么能够做宣传负责人?我完成不了这个任务!”

“现在是我们知识分子的天下,大家的嘛!你是知识分子,我也是知识分子,是我们共同的天下嘛!为什么不可以哩?”盛世才似乎礼贤下士,情真意切,还是一再说服萨当社长。

“还是王宝乾当社长,我顶多能够当个副社长,可以从技术方面给你做点贡献,在政治上还是听你的!”

“你跟杜重远一样!杜重远我叫他当建设厅长,他不愿干,自己愿意办新疆学院,当院长。”

他俩最后和盛世才谈妥,盛同意杜重远做新疆学院院长,同意萨空了做新疆日报社副社长。杜重远提出,要长期在新疆工作,就要接家属来。他俩是日寇占上海后临时逃到香港的,杜的家属在上海,萨的家属也在上海。盛世才要他俩就职以后再去内地搬家,不就职不让走。

“报社是个什么样子没有看见过,我想先看看报社到底如何建设!”

萨空了去看了报社,在他眼里,新疆日报社实在不像个样子。报纸出版日期不定,三天两天出一期,一行字排下来,里边有2号字也有5号字。最不像样的是新闻条件,只有一个新闻来源,即塔斯社的一个简讯。苏联驻迪化领事馆给盛世才一份,盛当天还看不成,必须交给翻译处,最快第二天才能交出翻译稿,盛看了以后才交给报社。这样,盛不但不了解国际国内情况,连蒋介石要干什么也不知道,耳目完全闭塞。

“这样的景况我没办法把报社办好!”萨空了对盛世才说。

“应该怎么办,须花多少钱?”

“必须加强印刷厂的技术设备,还得建立电台;不但要花钱,还得招聘技术人员。”

盛世才接受了这些意见。

全疆民众代表大会开完以后,是1938年11月。杜重远、萨空了从迪化飞往重庆,因为武汉失陷,只好到重庆再转飞香港。他俩让家属从上海到香港,大家再从香港到新疆。

萨空了要给新疆日报社买设备,聘请技术人员。这两件事是短期内不能做到的,有些东西还要转手委托别人到上海买,买好后运到香港,再买几辆卡车,从陆路运往新疆,所以,家属到了以后,萨空了还走不成。杜重远和萨空了商量好,重远先回迪化,他俩还商定,请茅盾、张仲实也来新疆。当时茅盾正在香港编《文艺阵地》,张仲实是新华书店的总编辑,与杜重远很熟悉,这时在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