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母亲的眼泪
6191000000042

第42章 一碗糁子饼

云子的童年,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那时候,他们家的餐桌上不是照得见脸的菜汤,就是难以下咽的糠团。饥饿把云子打磨成一棵豆芽菜,脑袋大大的,身躯小小的,走路摇摇晃晃的,十岁的孩子,体重还不及如今的五岁儿童。

云子的邻居三婶,因为劳动力多,情况相应要好一些,厨房里偶尔会有米饭、馒头等好闻的气味飘出。每当此时,云子总会深深地呼吸几口,恨不能把那好闻的气味全都吸入肚中。

一日,三婶家突然传出孩子的吵闹声。三婶家的两个孩子是对孪生兄弟,年龄和云子相仿。云子从没见弟兄俩红过脸,就好奇地走了过去。

来到三婶家,只见兄弟俩一个紧紧捂着粥盆,一个牢牢把着勺子,两军对垒,互不相让。

原来大双盛粥时,看到一个鸡蛋大小的糁子疙瘩。三婶家也已喝了多日的糁子粥,饥肠辘辘的孩子看到那么大个宝贝疙瘩,就好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高兴得喊叫起来。高兴过后,兄弟俩就疙瘩的归属问题发生争执。

吵闹声惊动了正在田间劳作的三婶。三婶采取的办法自然是不偏不倚,分而食之。三婶用筷子拦腰挟住疙瘩,试图将它们一分为二。谁知那疙瘩结实得很,怎么挟都挟不开。三婶仔细一看,原来是个被粥浸透了的棉花团。

三婶见兄弟俩沮丧的样子,就狠了狠心,从房中拿出半碗小麦面粉。不一会,屋子里就溢满了葱花饼的香味。

云子已记不清什么时候吃过葱花饼了,接过三婶递给的一块葱花饼,还未细细品味,就已囫囵吞下。

回家后,云子的脑子里全是葱花饼,怎么赶都赶不走。禁不住美味的诱惑,云子第一次偷起食来。没有面粉,就用玉米糁子代替。云子学着三婶的样子,用水把糁子调匀,撒上一把葱末,再把锅烧热,在锅子四周抹点香油,然后把调好的糁子糊沿锅沿均匀地倒下。不一会,家里也有了好闻的香味。

云子用铲子把饼分成块,再仔细地铲到碗中。刚做完这一切,妈妈的脚步声就在门外响起。云子害怕了。妈妈煮粥时,每次只放一点点糁子,其余全是萝卜或者野菜。这一碗糁子饼,少说用去了全家一天的口粮。来不及细想,云子将糁子饼连碗一起藏到了棉絮中。

云子的慌乱神态没能逃过妈妈的眼神,妈妈很快就“人赃俱获”。面对妈妈严厉的目光,急中生智的云子说出了一番连自己都吃惊的话:“妈妈,黄奶奶病了,这饼是给黄奶奶做的。”

黄奶奶是个烈属,丈夫和儿子都在解放战争中牺牲了。生产队虽然给黄奶奶上了“五保”,黄奶奶仍然坚持同大伙儿一起出工,是个深受人们敬佩的老人。妈妈听了云子的话,目光立刻温和起来:“孩子,你做得对,黄奶奶是功臣,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忘了她,走,咱们给黄奶奶送饼去。”

黄奶奶此时正躺在床上,旁边围着好几个问候的乡亲。妈妈把云子拉到黄奶奶面前说:“黄奶奶,这饼是云子给您老做的,饼虽然做得粗糙点,但这是孩子的心意啊。”

乡亲们闻言纷纷朝云子投来赞许的目光,黄奶奶拉着云子的手感动地说:“孩子,谢谢你,谢谢!”

那一刻,云子似乎听到花儿开放的声音,小小心里,全是愉悦和幸福。

后来,云子把这件事写进了作文。云子在作文的末尾说:“虽然我没有吃到那香喷喷的葱花饼,但是我非常高兴,因为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帮助别人是件很美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