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母亲的眼泪
6191000000029

第29章 金匠

同斗龙镇的大多数金匠一样,洪师傅没有独立的门面,商场一隅摆个柜子,便是他的工作台。一把小锤子、一个铁墩子、一把小天平称,便是他的主要家当。

从我记事时起,洪师傅就跟商场的工作人员一样,早上八点钟上班,晚上六点钟下班。不同的是商场工作人员还有个休息日,洪师傅却不,只要没有特殊情况,天天到班,风雨无阻。

小时候,村里流传一句话:十个金匠九个富,不富的那个是二百五。我不懂其中含义,就问柳三爷。柳三爷说,偷金子呗。偷金子?怎么偷啊?我更加疑惑了,因为我看到,村人到金匠那里打金子时,是寸步不离的,整个加工过程,眼睛瞪得圆圆的,金匠的一举一动全在监视之中。

柳三爷摸着胡须笑笑说,嘿嘿,偷金子让人发觉,那还叫金匠?告诉你吧,这里面学问大着哩。金匠在加工时,会不断用“王水”清洗首饰,每洗一次,“王水”就会化掉一些金子。

什么是“王水”啊?我不解地问。

“王水”是用浓硝酸和浓盐酸配成的,厉害着哩。还有啊,金匠为了偷金,往往在模具上做手脚。在卡模时,模具中就会残留一些金屑子。金匠表面上将用过的模具丢掉,等客人离去后,他们便将卡在模具里的金屑子弄出来。再者,打造时用的锤子、凿子、铁砧等工具,都会被钻上小孔,反复敲打金首饰,小孔里就会嵌满金子。

原来是这样啊?我惊讶极了。

晚上,我将柳三爷的话讲给奶奶听,末了问奶奶,柳三爷怎么知道的啊?

奶奶微微一笑,他啊,过去也是金匠。

知道金匠偷金子的秘密后,我很想实地见识一下,于是便来到洪师傅的工作台。

刚巧,洪师傅正在打金戒指。只见他嘴里含着一根吹管,腮帮子鼓得像皮球。突然,一束火舌急急地从吹管里喷射而出,夹在镊子上的小金块一会儿就被烧得通红。见火候已到,洪师傅才丢下吹管,在小金块上抹了点白色粉末(后来我才知道那是硼粉),小金块立即变形,幼化成一朵闪烁的金花。洪师傅又掀开模具盖,在模具内涂上药水(后来知道那是硝酸),迅速把金花放进模子里,用一方铁块压住。然后灭了灯,取下夹在耳朵上的烟卷,悠然自得地吸着。一支烟吸完,掀开铁块,用镊子挑出戒指,投入清水杯里,发出“滋”的一声响,继而快速捞出,轻轻抛磨打光。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洪师傅才轻轻说道,好了。围观的人们立刻发出啧啧的赞叹声,我定睛一看,只见那戒指金光闪闪,上面还印着双龙戏珠的图案哩。

回到家我才想起,本打算看看洪师傅是如何偷金子的,却不知不觉被他的手艺吸引。

奶奶听了我的话说,看洪师傅偷金子?你这不是和尚庙里借梳子——摸错门了吗?洪师傅那么一个厚道人,怎么会做这种事?

这么说,他就是九个金匠之外的“二百五”了?

二百五?奶奶愣了一下,随即点头说,对对,就是个“二百五”。唉,要是个个都像洪师傅这样,社会就太平了。

奶奶的话我信,在所有的金匠中,洪师傅的生活是最节俭的。一件灰不溜秋的工作服,一年四季不离身。一双解放鞋,补丁摞补丁。至于吃的饭菜,那就更不能跟别的师傅比了。曾有人这么形容:洪师傅吃饭——“老三篇”,天天读。意思是说洪师傅的饭菜每天都一样,即一盒饭、一碟炒蔬菜、一碗豆腐汤。当然,这还是洪奶奶在世时的待遇,虽然没有荤腥,毕竟热汤热水的。洪奶奶不在了,常常是就着开水啃馒头,或者是咬两个烧饼了事。有时被大家劝得实在不好意思了,才买个三块钱的盒饭打打牙祭。因此就有人不理解,问道,洪师傅,钱财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你何必这么辛苦自己?洪师傅说,我这不是很好吗?鱼生火,肉生痰,豆腐卜页保平安。

大家听了很不以为然,背后念叨,怪不得人说“绝子”最精,洪师傅就是例子。

我也很纳闷,虽说洪师傅心不贪,挣钱不多,可也不至于连一顿肉都吃不起吧。奶奶叹口气说,一家不知一家事,也许他是另有难处吧。

洪师傅活着时默默无闻,走了后反倒名声大震。那是在一个细雨霏霏的上午,洪师傅的侄儿见他几天不露面,就上门探望,这才发现他已仙逝。料理丧事时,大家在他的枕头下面看见个布包,打开一看,竟是厚厚一叠汇单。至此人们才明白,怪不得洪师傅过得这么艰苦,原来他的钱都捐给了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