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掌上流云
6176300000113

第113章 饿者有其寿

有关部门公布,中国约有7000万人受到肥胖困扰。“困扰”的含义不是裤子瘦或出汗多,是遭遇心脑血管疾病与糖尿病的纠缠。胖子人数正随着GDP的高速增长而增长。或可说,中国20年的改革开放史,也是中国人的肥胖史,钱多心宽而后体胖。

脂肪的存在,已以寓言的方式向人们提示一个道理:积有余,补不足。人体其他的组织都是实量的,如心脏只有一个,骨骼与血管也没有备用的。唯有热量可以用脂肪的方式储存起来。想不到,这一种方法在国人这里越积越多。所谓“胖”,已表明脂肪超量了。如果有人问,农贸市场里山积的鸡翅、扇形猪肉、各种鱼类、面粉和大米到哪里去了?答曰:胖子们用胖储存到了肚子里。这是能量的转换和物质的转移。再问,储起来有什么用处啊?(不能卖钱,不能加工成熟食,更不能出口换汇。)再答:从消费上说不算浪费。而其转换价值,不仅没有而且要支付减肥费与医药费。转换之后,给肥胖者带来了精神痛苦。他们认为可爱性减低,失去了秀场,甚至不受人尊重。又问:这是何苦呢?少吃点不行吗?几辈子没吃过东西?话不能这么说,胖子不见得比别人多消耗食物,是脂肪出现代谢障碍,板油、水油赖着不走,一律化为膘。从现代医学考察成语,需要指出“膘肥体壮”是误导,膘肥者体并不壮,何也?中风与糖尿病在膘后边跟着,怎么能壮?拿这7000万人来说,重要的事情都不能派他人去做,无论守喀拉昆仑山哨口、开航天飞机、堵荆江大坝、与哥斯达黎加足球队对阵,更不能让他们给领导当警卫,不灵巧。

胖的困扰,就是“余”的害处,除害的办法是使其不足。孟子说:饿其体肤,是关于减肥最早的格言。“不足”并非让肥胖者断食、头昏眼花,而是有意少食。人的生理机制有这样一个特点,“缺”可激活潜在能力,无论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均如此。比如说感冒来临,少吃或不吃抗生素,人体强大的杀毒功能则被激活。然而生活如此美好,美味与良药如此之多,人们无暇吝啬,生活处处有“余”,人的先天潜力也受到压制。

不足即“缺”,缺一点膏粱厚味,缺一点声色之娱,对人有益无害。“缺”还包括静心。旧话说,饭吃八分饱。同理,人要从手机、电视的庞大资讯群中逃出来,这是无法消化无法处理的垃圾山。从表面上看,人离不开这些资讯,但仔细分析,这些资讯并不全是人所需要的,就像香烟并不是人所需要的,只是时间长了,产生依赖。

缺与不足,如同饥饿,它使人的各种功能重整旗鼓,自力更生。我在跑步的时候,突破了肌肉力量的障碍后,最缺的就是氧,恨不能把嘴撕开,多进点空气。而呼吸改善之后,肌肉又出现不足。循环往复,心脏与四肢都获得平衡。我有时想,在这个世界上,缺氧的人,唯有正在抢救的病人和那些跑步者。跑步者每天缺氧只有十几分钟,然后尽享呼吸之乐,略胜于可怜的病人。

氧饥饿、水饥饿、信息饥饿,可以让一个人强壮。人在跑步大量出汗之后饮水,深感水乃世上至味。那时谁要把水抢过去,换一瓶茅台酒,他绝对不干。而我见到终日不饮水(当然也不运动)的人,就替此人全身的系统难过,代谢没有基本材料,废物在体内排不出去,身体会很辛苦。

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人的身体也有马太效应,富有的,给予他;不足的,剥夺他。因此,胖人越胖,高血压者越高,不运动者决不运动。不足与有余,形成逆向。

饿中有道,唯其不足而深不可测。饿可以剔除脂肪、惰性以及许许多多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