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彼岸花开:中国历史的另类独白
6173600000112

第112章 二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是李白一生的写照。几乎从他出生那时起,上天就注定了他要四方远游,从未固定在某个地方。从西域到蜀中,上千里都过来了,如今,这青春年少的时光,走遍中华的大好河山,又有何惧哉?

出发吧!青年李白的心中涌动着激情,或许,正是他那一半的异族血液在体内沸腾着,催促着。蜀中的千山万壑,艰难险道,对于年轻的李白是极具诱惑力的挑战——要走遍神州,就要先征服蜀道!古人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看呐,那山峦的高峻险阻,即使善飞的黄鹤、善攀的猿猱,也都为之发愁,连绵的峨嵋山峰离天不到一尺,枯松靠着陡直的绝壁倒挂着,急流瀑布争着喧嚣而下,惊险万状,令人目不暇接,陡峭的山岩难以攀登,杜鹃在古树上悲鸣……多么震撼人心的场景,多么艰难的蜀道!这坎坷崎岖的道路,不仅没有吓倒李白,反而激发了他胸中的万丈豪情,一种不吐不快的感受充斥心间,要借用文字的表达来抒发!

真实的生活是最好的素材,一篇惊世骇俗的《蜀道难》,一声发自肺腑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便已奠定了李白在大唐诗坛的地位。

越过千难万阻的蜀道,李白来到了嘉陵江,从这里顺流而下,便可穿越渝州,到达江陵。一路上,他心怀喜悦,乘着轻舟,顺流而下,闻听着两岸猿声的啼叫,重重青山拂眼而过,啊,奔流的速度,让人豪情满怀!在那寂静的夜晚,遥望着峨眉山峰,半轮明月悬挂在天空,照耀着江水,那水中的倒影波光荡漾,随着大江奔流向前,穿越三峡,穿越渝州,带着诗意的李白离开故乡,离开了童年的蜀中……

而后,李白到达了江陵,又南下岳阳,泛舟洞庭,东游庐山。这一路上,他领略了中华大地的壮观河山,激发了心中的浪漫才情。昔日的楚国,今日的荆门,连绵的群山在平野中渐渐淡去,奔流的江水咆哮着涌入八百里洞庭湖中,还有那飞流直下的庐山瀑布,如同千里绵长的银河倒挂,在李白心中激荡……

年轻的李白是以一个“游子”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眼前的,那时的李白尚未有“成家立业”的念头,那时他还没有遭受过世俗的打击,那时的他洒脱不羁,年轻的心灵充满了浪漫瑰丽的梦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此等豪气的佳句,在李白青年时代层出不穷。如果时间推到十年后的话,三十多岁的他一定会非常怀念自己这段年轻冲动的岁月:年轻,真好!

在南方,李白遇见了大唐的另外一位诗人——孟浩然。两人在武昌的黄鹤楼会面,浩浩的长江滚滚东去,李白与已过中年的孟浩然把酒言欢,谈诗论词。两人意气相投,惺惺相惜,他问孟浩然:“世人皆曰‘学而优则仕’,浩然先生有如此才华,为何不走仕途,效力朝廷?”孟浩然大笑,说:“昔日荆襄刺史韩朝宗请我入仕,我正与好友喝酒,被搅乱兴头,便索性拒绝了朝廷的邀请!李白兄,你我皆是性情中人,天下最快乐的事莫过于喝酒作诗,那些世间俗务岂可来扰乱我等!”

李白听完,也哈哈大笑起来,在李白心中,眼前的这位“孟夫子”品性高洁,桀骜脱俗,与他不是一样么?

年轻的李白尚未体会过孟浩然所经历过的仕途挫折。那时的他充满浪漫色彩,他以为,自己的一生真的可以在飘逸超然中度过,如同他眼中的孟浩然那样。

所以,李白又要启程了。在这个诗人的心中,奔流着热血,远行吧,用年轻的生命走遍神州大地,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

李白出发了,在后来的时间里,他游历了古都金陵城,见识了扬州的繁华、体会了姑苏的温文尔雅……他站在长江边的黄鹤楼下与孟浩然道别,希望还能在来年的烟花三月在扬州相见,啊,好友孟浩然的船只在碧色的天空下顺流而去,消失在天尽头,只有那长江之水不停地流淌……

李白不知道,自己年轻的岁月也随着这滚滚江水,一去不复返了,他将走入自己的而立之年,那将是一个蹉跎、迷茫、内心挣扎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