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海归抢滩中关村
6173200000081

第81章 爱读书的铣工

北京尤迈克流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总经理康顺博士

康顺,男,1971年10月只有16岁时走上工作岗位。先后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1989年4月,前往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流体力学系做博士后研究,研究成果获比利时王国国家科学研究基金会的科学研究奖——阿克曼奖,成为荣获比利时国家科研奖的亚洲第一人。2002年7月在中关村创办北京尤迈克流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并任总经理。

“公司目前经营的热点是美国20世纪90年代末刚刚兴起的东西,国内已有飞机制造厂家用了我们的产品,愿意与我们长期协作。我想说这样一句话,它应该是我的人生格言:做任何事情只要认真去做,就一定能够成功。”

“我当工人时就想上大学,我上大学时就想出国,我出国的第一天就想回国,为国人干事,为民族争光,为祖国富强奋斗才是我最终的目的。”

《列子·杨朱》中有这样一句话:“吞舟之鱼,不游枝流;鸿鹄高飞,不集污地。”是说可以吞没一只船的大鱼,绝不在江河的支流浅水中游泳;鸿鹄翱翔在万里高空,绝不栖止于污浊的水塘旁。喻指英雄人物志向远大,秉性高洁。

那么,谁又是那个读了许许多多书的“吞舟之鱼”想有朝一日“云霄万里”的人呢?了解了尤迈克(北京)流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了解了公司的掌门人康顺,答案自会分晓。

33年前的10月,一个年届16岁的毛头小伙,在时下人的眼中还只知道喝可乐吃麦当劳打游戏机跳街舞的未成年人,已经走进了兵器部203所开起了铣床。他,就是康顺——现在的尤迈克(北京)流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的总经理。

16岁的康顺在他走上工作岗位的1971年10月,他可能不会留意,比利时王国就是在这个月的25日,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就是这样一件与他——一个平头百姓毫不相关的事,却在康顺的命运里悄悄地注入了某种神秘的符号。18年后,康顺远赴重洋,只身来到比利时王国的首都布鲁塞尔。他在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流体力学系读博士后,师从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Charles Hirsch教授,摘取了“荣获比利时国家科研奖亚洲第一人”的桂冠,最终加入比利时国籍。

谁能想到,一个摇了6年铣床、起初还是一名“未成年童工”的工人,却沿着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这条读书之路一路走来,最后取得了博士学位,成为一名资深的科学家?!

看似天方夜谭吧?可在康顺不懈的努力和追求下,理想就化为了现实。

蚯蚓霸一穴,神龙行九天。卑琐小人物只虑及安身糊口,英雄才俊才会志存高远。铣工时代的康顺就不安于现状,那时他的理想只有一个:念书、上大学!

在那个人人关注《水浒》批判宋江的时代;在人们忙着“反击右倾翻案风”要整垮邓小平的岁月里;在当时广大青年纷纷传抄女诗人舒婷作品的日子里,铣工康顺却在西安默默地读书,蓄积知识的力量。他刻苦努力,考上了北京理工大学,成为该校飞行器工程系固体火箭发动机专业优秀毕业生。之后,又考入该系读导弹空气动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前往哈尔滨工业大学动力工程系任教并成为在职博士,同时研究流体力学、气体动力学、空气动力学和叶轮机械三元流理论等,在此获得哈工大教授资格。1989年4月,康顺又飞往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流体力学系做博士后研究。1996年他在取得比利时国资深科学家后,便又潜心研究风力透平二维和三维绕流、轴流和离心叶轮机械内的三维定常及非定常流动。一年后经过激烈的竞争,他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在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任教授、博导和课题组长时,又进一步研究叶轮机械内三维定常和非定常黏性流动的数值和试验研究,并于1998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杰出青年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