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海归抢滩中关村
6173200000067

第67章 爱国:创业中关村的理由

近几年来,留学归国人员自主创业办企业的人越来越多。对此,就有业内人士尖锐地指出,在汹涌而来的海归浪潮中,有不少优秀的人才,他们放弃丁在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把自己在国外的所学所得奉献给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但也不乏一些留学归国人员妄称人才,他们回国只不过是在国外混不下去回国找工作而已。对于这种情况,韩永飞深有感触:“一个在国外有稳定生活和工作的人要回国重新创业真的是一个非常需要勇气的决定。”回想当年,当韩永飞决定回国工作时,他的娇妻、他的爱女、他的同事、他的挚友几乎全部投了反对票,他们不明白,凭着当时的收入,韩永飞已经完全可以在全世界任何国家过上优越的生活,为什么还要回到条件相对艰苦得多的中国重新创业。对此,韩永飞的解释是,当一个人有了一定的成就和财富时,荣誉和金钱对他已经没有什么吸引力了,他这时候想的就是做几件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落叶归根是很自然的事。“从黄土高原走出去的人,就算在纽约生活了再长时间,回到黄土高原后,也许他会对恶劣的生活环境提出批评、要求改进甚至发发牢骚,但他决不会有厌恶感。这是大多数炎黄子孙归国创业的原动力。至于我自己嘛,我觉得我是一个情感动物,上山下乡所养成的那些最核心的东西在关键时刻起了作用。”

韩永飞说,在回国之前,他对归国创业的艰辛有一定的心理预期,但回来之后才发现困难要比想像中的大得多。1999年,在国内一个高校校办企业的邀请之下,他暂时放下了国外的工作,回到祖国准备同该校办企业合办一个网络安全方面的股份有限公司。然而,正当他满怀信心全力承办这个公司时,却遇到了重重阻力。因为股东们拿不出相应的材料,工商局不予注册。韩永飞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中,一方面公司的宣传攻势已经展开,并招收了几十名员工;另一方面,他不能去运作一个在法律上不合法的公司。最后的结果是,这个公司还未诞生就不幸夭折了,还留下了一个以他作为法人代表的“空壳子”——密安信息公司。怎么办?回国创业,把已经欠债30多万元的密安救活。“我是个容易相信别人的人,这是在国外诚信教育的结果,更是缘于对祖国与生俱来的亲近感。”现在,当韩永飞回过头来看自己回国后交的第一笔“学费”时,一脸的诚恳,“我太感情用事了,在商业的角逐中参入了太多的情感因素。”但中关村的良好创业环境,自己的技术实力、爱国的激情搅在一起,迸发出极大的力量。

于是,密安公司3年来的起死回生还是为韩永飞开出了一张有力的成绩证明。2000年,公司正式开始运营,韩永飞为公司制定了一个三年计划:在前三年,公司的价值每年增长10倍。2001年8月底公司注册时公司价值为50万,2002财年度实现500万,2003财年度为6500万,到今年的8月底要达到5个亿。前两年都完成了目标,第三财年度眼看也将圆满完成预定目标。3年时间从50万到5个亿,韩永飞在其中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

不过说来也巧,像这样的临危受命,使得所在单位起死回生的事在韩永飞身上并不是第一次了。上一次是在上山下乡期间,韩永飞所在的生产队自从实行人民公社化制度之后,每年都严重亏损,队里想了很多办法,但还是没能扭转局面。机会落在了韩永飞头上,领导决定让他去接管这个生产队。原因只有一个:他是党员,而且是全国那一批知青中唯一的一个共产党员。“当时想法很简单,不能让大家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到头来连肚子都填不饱”,凭着这股子韧劲,当时刚到农村半年,连种地的全过程还没了解全的韩永飞走马上任。当时已经是六七月份了,靠改种地里的粮食来改变收成已经是不可能的了。韩永飞当即决定补种一些短平快的经济作物,同时开展商务运输以增加收入。到年底一结账,村民们惊喜地发现他们这一年的活终于没有白干,不仅如此,他们每人还可以分到一些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