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海归抢滩中关村
6173200000162

第162章 斯坦福:烙下创业梦

北京梦联信通通信有限公司

总经理伍晓东博士

伍晓东,男,1965年生。14岁即进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3年读完5年本科课程;之后获芝加哥大学全额奖学金赴美,在该校天体物理系以优异成绩获硕士学位,其后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获硕士及博士学位。他曾任美国硅谷施乐PaloAlto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及部门经理,四次获美国Xerox施乐开发与技术部科学技术成果奖。美国NetFront通讯公司创建者,总裁;北京诺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建者,总裁;2002年回国,在中关村创立梦联信通通信公司。北大创业园。

1989年秋天,美国斯坦福大学,一批新人校的学生在听学校领导的演讲,在这批青年才俊中,有一位来自中国的青年伍晓东,他当时还不知道,正在演讲的是一位影响了世界发展的硅谷领袖级人物。这次演讲给伍晓东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从此,“创业”两个字成为他头脑中永恒的主题之一。10多年后,他评价说:“在斯坦福的求学经历塑造了我的理想。”

当伍晓东端坐在位于中关村的北大留学人员创业园会议室里,平和地讲述往事的时候,他早已拿到了斯坦福大学的博士学位,而且离开了硅谷举世闻名的施乐研究中心——在那里,他可以用整个下午端着咖啡在楼层过道和别人聊天,获取灵感,他现在是北京梦联信通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这个创业不久的公司,入驻中关村科技园一年多,致力于为中国人打造手机移动电子商务。

在中国人看来,14岁就上中国科技大学的伍晓东无疑是个天才少年,也许传统的观念认为,他应该处在解决尖端科学难题的岗位上。然而,伍晓东最终选择的是创业,做起生意来了。伍晓东说,其实他小时候就想当科学家,而到了后来,受到了斯坦福的影响,就想开创一份事业。

刚来美国时,他在芝加哥大学读的是天体物理,那时要在飞机上做实验,经常有机会在空中飞来飞去,一天到晚琢磨科学问题,这养成了他务实的作风。

1989年,伍晓东进入美国硅谷的斯坦福大学就读。这里有着极其浓厚的“创业文化”。从斯坦福走出的每个毕业生,都会在这种文化之中被打上很深的烙印。用伍晓东的话说,这种文化使“每个人进去就逃不掉了”。他也不例外,一进校就被“熏陶得非常厉害”。这里,在业界做出巨大成就的斯坦福毕业生们经常回来和学弟们交流,许多人现身说法,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给了伍晓东莫大感染和启示。

在斯坦福大学,他不仅学习了许多科学和商业管理课程,也选修了专门的演讲课程。在这门课上,来自东方世界的伍晓东,要用外语对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精英学子发表公开演说,这无疑很有挑战。经历了这样的锻炼,伍晓东体会到,演说不仅需要胆子大,还要掌握听众的心理规律,怎么打开局面,怎么控制气氛等等。这个本来内向害羞的中国学生,后来发现自己在这样的课堂上挖掘出了外向的潜质,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善于说服听众。

在学校的时候,伍晓东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读书上。毕业后,他去了学校旁边的一个研究中心。这个研究中心就是计算机行业赫赫有名的“施乐研究中心”。就是在这里,科学精英们构思并发明了鼠标、视窗系统、激光打印、局域网、掌上电脑、工作站等等,这些发明推动了整个时代的科技文明。“这些东西我们当时在那里用的都是原型,此后几年才在社会上普及开来,”伍晓东不无自豪地说。

伍晓东在研究所工作,属于智囊团的一分子,拥有着无限的自由和资源。白天,他可以拿着咖啡漫步到研究所大楼里别的楼层,在走廊里和其他学科的人闲聊,获取科学灵感。研究所推崇这样的工作方式,这被认为是跨行业交流,能碰撞出火花。“如果能聊一下午,那叫本事,”伍晓东说。

从他的办公室望出去,硅谷尽在眼底,风景如画。

在硅谷有着这样愉快的工作,他过着惬意的生活,衣食无忧,物质充裕,事业顺利,什么事情都太方便。但是,对于事业心强的伍晓东来说,这种生活在某种程度上近乎无聊。

伍晓东笑称,那时不缺吃穿,学历也有了,一般的虚荣心都满足了。幸福,对他来说主要是成就感。后来,当伍晓东的许多在美国的朋友问他,现在是不是也应该回国,伍晓乐的回答是:“想过日子就呆在美国,要干事业就回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