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海归抢滩中关村
6173200000158

第158章 小灵通托起人生辉煌

UT斯达康(中国)有限公司

董事长兼CEO吴鹰

吴鹰,UT斯达康公司创始人、副董事长、执行副总裁,UT斯达康(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北京工业大学名誉教授,北京华侨科技创业者协会会长,“数字中国”联合会第一任会长。1985年进入美国新泽西州理工学院攻读硕士,1987年加入美国AT&T贝尔实验室。1991年,与合作伙伴共同创办Starcom公司。1995年,Starcom与Unitech公司合并后成立UT斯达康公司。1998年6月18日,被美国《商业周刊》评选为拯救亚洲金融危机的亚洲50位明星之一。

很多人认为3G将是UT斯达康最大的危险,因为其主要业绩的提供产品——小灵通占用了3G的频段,而3G在中国的批准应用是几年之内的事。如果3G获准,小灵通恐怕不再有生存或发展的空间。信息产业部又将成为小灵通未来命运的决定者。

但吴鹰并不这样认为,他对记者说,UT斯达康最大的挑战是管理,高速的增长对公司的团队和管理层提出巨大的挑战。上市以来,每年67010的增长率对公司的管理架构压力很大。

吴鹰,这位因为UT斯达康的快速成长而成为传奇人物的人,这位因为小灵通在中国通讯世界创造奇迹而荣获2003年度经济人物的人,这位一脸大胡子让人一见难忘的人对自己的事业有这样的理解,不禁让人有一种好奇的冲动,去揭开这个人和UT斯达康的历史帷幕,在过去与未来的时空中定格一个传奇、一个故事……

如果没有小灵通,吴鹰和UT斯达康会如此知名吗?在2004年的“智力风暴”年会上,当美国IT巨头如惠普等公司的当家人对中央电视台记者沈冰谈及UT斯达康和吴鹰时,用的是敬佩的语气。很明显,给UT斯达康提供发展动力的主要就是小灵通。正是小灵通带来的现金流和公司业绩,使得UT斯达康可以放开手脚在宽带、软交换、3G和光网络领域进行战略布局,迅速地成为业界的王者。但这位王者握着的权杖却是小灵通,至少在未来几年内仍会如此。这使我们不禁记起泰戈尔的一首诗,大意是,我忘不了你,是你给我去追逐大海的最初动力。我想,不论是吴鹰,还是UT斯达康,小灵通会写进其发展史,因为,小灵通已经写入中国通讯业的发展史。

1997年底,浙江余杭电信率先采用UT斯达康的设备在国内推出小灵通业务,7年之间,小灵通网络迅速遍及大江南北,覆盖中国400多个城市,并向东南亚等国家扩展。2004年8月,用户已经达到5000多万,吴鹰说,保守估计,2004年底,小灵通用户将在6500万户左右。小灵通的出现,是电信市场的一道冲击波。它的低廉话费、低辐射和环保等优点迅速成为其卖点,获得消费者的“拥护”,而“拥护”双手下面就是“用户”,消费者的“选票”使UT斯达康和吴鹰成为这个时代的数字英雄。正是中国这块市场,使UT斯达康成为世界IT冰川期的奇迹,成为亚洲金融危机的一个“救世主”——这是《商业周刊》亚洲版1998年6月18日的评选结果,吴鹰成为“拯救亚洲金融危机的亚洲50位明星之一”,和朱总理一起上了杂志封面。

那么,什么是小灵通?小灵通源于数字无绳电话系统,使用的是无线/固话混合技术。约10年前起源于日本,现在的技术经过改造和升级。有人说这不是先进技术,社会的发展趋势是先进技术代替落后技术,那么,先进技术的定义究竟是怎样的?最近有国际学者撰文介绍全球颠覆性技术的特征,并引用小灵通作为其中一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吴鹰的话很有意思,他说,筷子已经发明这么长时间了,论技术早已经不先进了,为什么不被淘汰?其实,方便、廉价、环保等等恰恰是小灵通的市场生命力。吴鹰强调:“按市场需求定位产品,应当是企业的一个原则。只强调技术容易忽略了实用性而脱离市场。以中国9亿人的通信市场而言,大约有5亿人口倾向于相对廉价的个人无线通信产品。小灵通的出现恰恰针对这个市场。”可以说,这个思想在吴的脑海里已经转了几千转,正因为此,他才义无反顾地推动小灵通业务。有意思的是,中星微的董事长邓中翰也强调“填补市场空白,而不是技术空白”,看来,同为“数字中国”主要成员的吴、邓二位有着同样的思路,难怪他们成功。

1995年,UT斯达康成立伊始,当时的邮电部将无线市话列入发展规划,40多个国内外厂家参与竞标,UT斯达康的小灵通一枝独秀,一举进入中国通信市场。这给吴鹰和UT斯达康带来最初机会。其实,应当感激的还是他们自己,正是技术实力保证他们市场拓展的权力。1997年,浙江余杭的首次试运行,小灵通3个月的登记用户就超过了当地移动用户。2000年小灵通已经在许多城市开通,用户100多万。就在当年3月,UT斯达康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而2个月之后的5月份,中国联通上市前夕,信息产业部下令暂停小灵通业务,UT斯达康的市值当天在美国股市蒸发掉200亿人民币。类似的情况,小灵通一年遭遇3次。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一纸命令可能就让一个绩优企业一蹶不振,在未来的路上缓慢爬坡。如果这个命令发布在关键的1997和1998年,吴鹰和UT斯达康不可能成为IT世界的逆流而上的数字英雄,更谈不上成为拯救亚洲金融危机的明星了,成为明星是因为吴鹰的事业给深处冰川期的同行们以希望。

但是,最终救了吴鹰和UT斯达康(中国)的,仍旧是信息产业部。1999年,中国电信业务分拆为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2家,中国联通也于此前成立。移动、联通占据手机业务资源,电信以市话为主。中国电信急需新的增长业务,以对抗联通和移动的业务打压,于是吴鹰迅速和中国电信结为盟友,发展小灵通。有中国电信这个老资格的合作伙伴作为运营商,吴鹰等于重新找回了市场。因此,吴鹰成为这场中国通讯业博弈的胜利者。这里面吴鹰的运作能力值得思量-2000年,UT斯达康的冰川期,200多家地方电信部门要求信息产业部开通小灵通,一方面小灵通确实给它们带来效益,另一方面则是UT斯达康让它们感觉到希望和信心。

但是,2003年才是吴鹰的幸运年,该年小灵通获准入京,覆盖了上海以外几乎所有的中国主要城市。小灵通用户从2003年初的1500万飚升至2003年末的3000万。UT斯达康股价上涨3倍,市值40亿美元。因此人们将2003年称为“小灵通年”。小灵通对UT斯达康的重要性在于,2003年,UT斯达康的全球销售额为19.70亿美元,小灵通就占了19亿美元。2002年9.82亿美元,小灵通就占了9.8亿美元。其他方面的销售额从200万美元增长到7000万美元,说明UT斯达康的其他业务在发展。吴鹰称,UT斯达康软交换业务以及CDMA数据网都在全球占据最大份额。但显然,发展的资金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小灵通”。2003年全国国税500强中,UT斯达康名列第四,国内纳税额高达13.8亿美元。其市值为40亿美元,而2001年,UT斯达康的资产仅为0.96亿美元。“小灵通”的功勋可见一斑,而且这个功勋正在延展,未来几年之内,小灵通依旧是UT斯达康的发展动力。

吴鹰成了海归创业者的榜样和领袖,因此成为以推动中国数字信息化和缩小中外数字鸿沟为使命的“数字中国”首任主席。“数字中国”不是留学生组织,但留学生是该组织的主体。由留学生领导进行一场数字产业的追逐与超越,应当符合整个中国的发展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