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海归抢滩中关村
6173200000128

第128章 一定要学有所用

其实,宋守根学以致用的思想产生得很早。

1976年,16岁的宋守根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1978年考上了湖南吉首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回到老家教中学数学。此时,一向喜爱读书的宋守根利用业余时间通读了《古今数学思想》。这本书谈到了牛顿、莱布尼茨、科西的数学成就与思想,也给了他极大的启发:牛顿在数学上取得成果,不是因为他专门搞数学,而是由于当时的数学不足以让他研究清楚力学问题,他才提出微积分的概念。如今,科学发展越来越细,同一专业不同研究方向的人都不能很好地相互了解,这么可能做出更大的学问?到底如何理解“学以贯通”?

宋守根决定从方法论上加以改进。

1986年,宋守根考取了云南大学研究生,选择了一个与数学、物理都相关的研究方向——数学物理方程及其应用。受导师严谨治学的学术熏陶,使他在运用数学物理的现代方法和金属矿的地球勘探方向上都打下了较好的基础,获得了偏微积分方程及应用方向的理学硕士学位。

毕业后没多久,他又自学完电动学、电磁学、磁场、电场、场论等课程,考取了中南工业大学地质系地球物理博士。这次,他选择了学校还没有的石油地震勘探作为研究方向。在导师的支持下,宋守根坚定地走向了把所学学科的基础优势与专业相结合的道路。

1994年,宋守根被特聘为中南工业大学勘探地球物理专业教授。一次,他应邀去南京江苏地球物理学会讲地震成像的课程。会后,各油田的技术人员团团把他围住,询问课上所讲的理论什么时候能开发成软件。这意味着宋守根的研究有着广阔的实用前景。

是啊,学以致用,学而不用何为学?此后的一个多月里,宋守根常常夜不能寐,辗转反侧。

对,在方法论上找突破口。能否把数学专业的基础、地球物理的问题提炼成数学物理的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用计算机的实验方法作为平台,设计计算机软件解决工程问题?这可以实现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他提出了一个粘弹性波动方程方法,可以提高地震成像分辨率。

找到了突破口,宋守根有些激动。

以后的日子里,他走向了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自1995年推出第一个应用技术后,一发不可收拾。在1996年和1997年,他参加了国家“九五”攻关项目,在大港油田和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勘探中做了五项科技服务合同,为学校引进300万元的科研经费。塔里木盆地的成像处理还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肯定,使他初次尝到了科研一旦运用于生产所带来的巨大效益。

1998年出国之前,宋守根在学术上已经小有造诣,并获得了多项荣誉:

1998年,国家教育部评选“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宋守根榜上有名,当时也是勘探地球物理专业唯一的入选者;作为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第一批第一层次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他获得过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殊荣,被评选为湖南省第三届“十大杰出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