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海归抢滩中关村
6173200000103

第103章 跨过生死线

公司建起来之后,刘昊原才发现,对于故乡,自己需要重新去适应。在国外呆久了,他对于国内很多人情世故都不太理解,说话做事直来直去,不会给人留面子。直到撞墙了,又觉得事情没法做:回国前不是说好了各方面都要配合我们,不会为难我们吗?怎么现在很多部门不是以服务为第一位,而给人一种我就是管你的,你落我手上了就得来求我的感觉?他很生气,也很无奈,但还是一头雾水,摸不着门路,解决不了问题。这时奇迹出现了,他认识了孵化器的公关经理助理。两人在工作中一接触,感觉很投缘。她给他讲了很多中国人做事的习惯,让他慢慢学会了“中国方式”。这位小姐后来成了他的夫人。

公司做到一年半时,刘吴原的一个深刻感觉是走了很多弯路,受了好多苦,吃了好多亏,浪费了好多钱,最后事做得不多,效率也不高。一年半以后,他逐渐摸清了“中关村规则”,脑子开窍后,发现一旦掌握了规则有些事做起来比国外还快。比如说一个行业许可证,认真办可能要3个月,采用一些手法、借助一些力量只用两星期就行。于是想到要是退回去重做,这一年半的事可能只用半年就够了。幸运的是,第一次创业,在公司还没有消失之前,刘昊原已经找到了生存的方式。

如果说这些非技术因素都还是“软件”,那么产品才是公司的“硬件”,也是决定公司能否生存发展的核心要素。公司成立之初,没有产品推出,也就意味着只有投入而没有收入,这是任何企业最难熬的一个时期,也可以说是决定企业生死的关键时期。思智科技尽管规模不大,最初总共才七八个人,但因资本有限,自然也免不了这一难题。面对困境,刘昊原和他的伙伴们唯有争分夺秒,依靠每个人的脑力劳动尽量将产品研发周期缩短。加班是家常便饭,周末的休息也成为奢侈。但因志同道合,相互之间只有相濡以沫的鼓励,听不到一句怨言。

第一次创业的人大都心理压力很大,万一公司关门大吉血本无归怎么办?所有的创业者最难受的事情恐怕都是钱要用光了却找不到下一笔资金来源。刘吴原的心态不错,他的想法是,自己在美国曾经拿过10多万美元的年薪,就算思智不办了,回美国后每年挣上几万美元,一家人同样生活得不错,这是一个底线。这一想法让他心理上挺踏实。

思智科技计划中的主产品是一种DVR安全监控设备和优锁(U-LOCK)。但由于这两者的研发需要一个较长周期,刘昊原于是接受了一个发小的建议,先做一个ATM智能防护窗,就是各银行自动取款机外边的安全防护设备,先拿这个卖钱,以副养主。公司花了三四个月时间,于2002年10月完成了SageATM防护系统。从2002年11月到2003年10月的一年间,SageATM先后在各大银行中标,基本上全国能叫出名字的银行都成了思智的客户。SageATM顺利实现了刘昊原预期的“一年市场占有量前三、知名度数一数二”的目标。到2004年,其市场占有量已跃居全国第二位,2005年的目标是成为第一。

SageATM研发和销售的成功大大缓解了思智科技的资金压力,公司借此摆脱了生存困境,刘吴原得以更从容地做着设计和布局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