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谁在呐喊(一生必读名家精品)
6156200000052

第52章 何妨一谈

弘征

阅读某一类评论文章,往往碰到一个令人难以捉摸的结尾。我之所以称为“某一类”者,是因为这种文章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读者心目中自有类可归的。这某一类的特点在于文章的结尾往往出入意外,使你将信将疑。比如一篇批评文章中在谈论了某篇作品之后,评论者就带着惋惜的心情,把笔头一转:“遗憾的是,作品中还有令人感到不足的地方……”或是写道:“自然,这篇作品也是有一些缺点的,本文不准备多谈了,”妙就妙在他发现了缺点,却不打算谈,仅是一种广告,而实无货色。作者、读者苦思再三,无法理解他的所指,只好恨自己眼光浅,看不出他说的那“也有一些”的“缺点”来,将信将疑罢了。既然本文不打算多谈,也许在另文中他要谈一下吧,但从不见他们另写文章,真是不知所云了。

还有一种比这更为高明的妙文,如“这篇作品也有一些令人感到不足的地方,如感染力不够,人物性格不鲜明等等。这是和作者生活有关的……盼望作者写出更好的作品来”云云。这真是令人高深莫测、笼统得可以。缺点何在?他说是感染力不够、性格不鲜明。问他:何以见得呢?他文已收场,你无从知道,真是使你丈二金刚,摸不到头,只好捉迷藏了。他又何以见得产生这些“不知所云”的缺点是生活不够呢?诚然,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但如果说作品的失败都是因为生活不够,那么,美学问题也就简单得多,无需什么研究了。

我很疑心这些批评家是不是心中有数,真的看出了作品的缺点来,还是故弄玄虚,以显示自己眼光的锐利、对作品理解得全面呢?

自然,作品是难免有不足之处的,但要有真正的发现,确有所指,好令人口服心服。不要在结尾来这些空头的“自然……不准备多谈”之类!那是不足以服人的。

请不要以我为主张每篇批评都要优缺点兼论,完全不是那个意思。我想,只要论点精辟,有一己之见,你只谈一点也很好。比如评论诗歌吧,你可专谈形式,也可专谈意境……但不必在文章的结尾去提那些“不准备多谈”的其他方面。

不准备多谈,就不发空头支票,干脆不提。如果要提的话,那又何妨一谈?——具体的谈,详细的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