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董家太极
6148600000015

第15章 太极印象:董家太极经典拳照品鉴

?余功保

太极拳家功夫最直接、最生动的反映是他所演练的拳、械功架,数十年的勤学深研,在举手投足之间体现出来。

观摩名家拳照也是一门功夫,“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太极拳的门道尤其内敛、含蓄,要看出名堂更要用心去看。

看拳架不仅要看外形、体貌、体态,更要看神采、神韵、气度,即要由外观之,体悟内里。

体悟优秀拳架的拳照能给学拳者以莫大帮助,学拳看名家拳照有如学书法临摹法帖,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功课。

看名家拳照也如同登山一般,层层进阶,步步登高。往上一层便看到一层的风光。“烟云看透是青山”,名家拳照就是一幅幅充满奥秘的“二维码”,透析其中的“太极因子”是我们功夫提升与享受的过程。

功夫精深的拳家演拳能给人巨大的精神享受,其中有真意,也有乐趣,研习者不可不详察之。

令我们感到庆幸的是,董英杰及其子女在当时并不十分方便的情况下,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图片资料,为我们研习传统杨式太极拳提供了原汁原味的教范。

董家太极自成一格,丰神俊朗,法度严谨又灵动浑圆,所留下来的拳照为中国太极拳宝库中的精品。在此选取其中部分拳照,与大家共同赏析、体悟。

[提手上势]

提手上势为杨式太极拳重要招式,双脚一前一后,双腿一虚一实,气贴脊背,双手前合。后坐有根,前应有势。杨澄甫解之:“是为一合劲”。

提得起,沉得住。

形张而神含,于平衡稳固中蕴含无数变化。

董英杰先生此势张拔有度,松展得宜,八面合一,四方灵动,深刻展现了以不变应万变的妙谛。

[肘底看捶]

拳掌蕴玄机。这是太极拳中为数不多的拳掌互动招式。

双手前后、上下错落,脚下虚实相应,身形微有裹拧之意,神气全无迟重之虞。

杨澄甫描述右手作用为:“相机而发”,道出虚则实之的奥妙。阴阳交错,刚柔互应。

乱石飞空去,一气定乾坤。

董英杰先生此势有大将临敌,万军如棋之从容。尽显炉火纯青的传统功力。

[云手]

云手是太极拳中最为著名的动作之一,甚至有“太极百式不用练,云手一招行天下”的说法,可见云手在太极拳中的地位。

此式充分体现了太极拳“一动无有不动”,“上下相随”、“意气相合”的要领。杨澄甫论述:“如云行空绵绵不绝”。董英杰先生强调此势“循环不停”。

欲左先右,欲右寓左,左右无端,浑圆拳拳,神意相合,游艺天然。董英杰先生演示的此势,无碍无滞,飘逸不羁,“浩浩乎临虚御风”,有“归田园去胡不归”的洒脱。

万里澄空云为手,我自逍遥君自由。

[野马分鬃]

野马分鬃为上前进击开展之势。前手分,后手按。杨澄甫解析:“左手用沉劲以称右手之势”,如此才能开而不散。

董虎岭太极动作功架扎实,意态优美。他所演示的野马分鬃既有动若江河的奔放,又有岳峙渊停的沉雄。上体舒张,有飞鸟入林的灵动,脚下扎实,有三军不可夺志的坚定,上下又高度统一。

董虎岭先生在此势中将开展、开放与开合三者高度统一,大气磅礴,酣畅淋漓,充分显示“往事越千年,知向谁边”的纵横意态。

[十字手]

此势在杨式太极拳套路中承上启下,深含太极理法,以守为攻,以点为体,以养为用。

双臂环抱,合中有掤。外形身体端正,内气通天彻地。

董英杰演示的此势抱元守一,张中有弛,合太极“我守我疆,不卑不亢”之道,虽彰拒敌千里之外的盈沛,又显中道遑遑之大方。意态平淡冲远,使人感受到“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天人合一境界。

[进步指裆捶]

仰之则弥高,高不可攀。俯之则弥深,深不可测。

高不可攀不需攀,深不可测无须测。三千铁甲可吞吴,兵不在多而在整。重若崩云,实处乃虚境,一点遥指,一拳遥击,一心遥望。鼓荡如我,鼓荡如天地。

[单鞭]

单鞭不单,变化万端。

单鞭是太极拳最为典型,也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动作。有拳家称:“练好单鞭就等于练好太极拳。”可见其重要性。

单鞭定式四平八稳,左掌右钩,其过渡变化细腻丰富,身法、步法、手法空间回旋较大。

董英杰演示的单鞭,挥洒稳健,左旋右转,进退有章。其神态于左顾右盼之间龙吟虎啸,气场强大。显示“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迈。

内里鼓荡而不乱,闭其户,塞其兑。无休无止,生生不息。

出入在盈尺之地,纵放在天地之间。退一步海阔天高,进一步风平浪静。进退有法,法在若有若无不经意处。

董英杰此式是气韵生动的最佳注释。

[董虎岭太极剑势]

剑是拳的物化。

练剑要在剑中见拳,又要在剑中去拳。拳剑如阴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又各自独立,“各行其事”,练剑之难,亦在于此。

很多人觉得剑好练,盖因有物玩耍,有花招可看,往往练习流于俗巧,难得“君子风骨”。

董虎岭先生之剑,展现了天然的儒雅古拙,以深厚的内在修为,消融了凌厉剑光寒气,又洋溢着不容侵犯的巨大威力。

观其剑,如观其拳。观其剑,又不见其拳。达到剑拳如一的境界。

[董英杰太极剑势]

拳家与拳师的区别,在于拳师身上处处体现规矩、方法,是为高手。拳家行功,无迹可寻,但法在其中,星汉迢迢,若出其里。

董英杰先生演示的此势太极剑“怀中抱月”,为变化过渡动作,蓄而待发,引而不发,弯弓即发。全身结构以剑尖为核心,仿佛此时此点,亦为宇宙之核心。

剑尖为核心,但细细品之,却又全身处处皆是点,点点相应,构成一个混元整体,节节散开,如漂虚空。手中无剑,眼中无敌,心外无物,有信手拈来的自如。

行剑如此,剑人合一也。

[挤势]

挤为太极拳基本八法之一,为外发动作。但要放中有收,做到“有外必有内”。

董茉莉女士演示的此势神圆意足,不丢不顶。虽蓄势待发,但全身松畅,气达四梢。

拳如其人,董茉莉女士演示的太极动作,谨守传统规范,法度森严,又不事张狂,竟在一派烈烈武技招法中,弥漫出浓浓的书卷气,是为文武张弛的妙品。

[按法]

按为太极八法之一,在太极拳招式中进攻性最强。

与其说这是一种招法,不如说它是一种劲法更为准确。

许多人练习按法,容易造成僵、散或者刚猛的毛病,这些问题都源于“执着”之心。

所以练按法更重要的是心性的修炼,在“进取”中要有涵容。

董虎岭先生此按势充沛浑厚,充分展现出自信、自强与自尊。身体处处弧形,蕴含劲力,进中有退,得中有失,展现了拿得起、放得下的裕如。

直欲凌空三千里,四海风云含秋水。

放飞心灵,向那无垠。得失有谁知,得失寸心知。知向谁边,心海无边。无边即是岸。

[四正手]

太极四正手为掤、捋、挤、按四法。

它是太极拳架的最基本技术,也是太极技击的最核心元素。

太极拳谚云:“功夫有没有,就看四正手。”

董英杰的四法展示,外不露形,内不凹陷,气度雍容,自然天成,返璞归真。已无雕琢痕迹,随手挥洒,化雷霆万钧之势于细雨春风之中。

大家风范,此四法尽情显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