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147200000004

第4章 (四)

中国学术界对于文化、文明的研究,大体是从20世纪开始的。特别是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此类研究曾出现繁荣局面。据不完全统计,自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出版的有关中国文化、文明史的著作(含译著)计33部,有关世界文化、文明史的著作(含译著)计44部,年均出版2.5部以上,成绩不可谓不大。解放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方面的研究相对比较寂寞(港台除外);自1976年粉碎“四人帮”之后,随着科学春天的到来,有关研究方重新振兴起来,而且出现了空前的研究热潮。不过,冷静地分析情况后并不难发现,无论是解放前还是1976年之后,其关于文化的研究均明显多于关于文明的研究。这说明,在我国对文明研究一直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有待研究者付出更大的努力。

西北大学的史学工作者,长期以来始终关注文明史的研究。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西大秦汉史研究室便集体编撰了一部《秦汉社会文明》,对秦汉时期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中被人们忽视的若干问题,作了具体而详尽的论述。其史料翔实、丰富,不尚空谈,为当时的史学研究带来一股清新之风,出版后受到海内外学术界的好评。台湾曾将此书翻印,当地不少高校还将其指定为研究生教材。应该说,这部专著对我国文明史的研究做出了积极有益的贡献。至90年代末,西大周秦汉唐研究中心又组织一部分对文明问题感兴趣的史学工作者,集体编写了一部既具通史性质,又具断代性质的文明史专著——《周秦汉唐文明》。

当时之所以要选取这个题目,主要是基于以下两方面的考虑:

其一,周秦汉唐在历代王朝中,是最强盛最具代表性的王朝,周秦汉唐文明是中国古文明的精髓之所在,研究中国古文明,周秦汉唐文明的研究是最基本的一课,也是最重要的一课。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只有正确认识与把握周秦汉唐文明,才能了解中国古文明的真谛,才能真正步入中国古文明的殿堂,才算抓住了中国古文明的纲领。或者不妨这样讲:周秦汉唐文明是整个中华文明的高浓缩本,通过它将给世人提供一条认识中华文明的捷径。

其二,古都西安是周秦汉唐的故都所在地,这里具有从事周秦汉唐文明研究得天独厚的条件。对西安当地的史学工作者和曾就读成长于西安的史学工作者来讲,均有责任也有义务充分利用古都西安的有利条件,研究周秦汉唐文明,宣传周秦汉唐文明。

我们坚信,周秦汉唐文明研究对于弘扬中华文明,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今日中华崛起提供宝贵的历史借鉴,有着其他研究所不能取代的积极作用。同时我们也深深地感到,此项研究对陕西本土的特殊意义。众所周知,陕西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中心舞台,尤其周、秦、汉、唐这几个最有影响的王朝,在此谱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上最辉煌的篇章,创造了该时代世界文明的高峰。如是,从一定意义上讲,周秦汉唐文明也就是陕西古文明的集中体现。因此周秦汉唐文明研究,将有助于正确认识陕西的省情,有助于开发利用陕西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而推动陕西现代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

《周秦汉唐文明》出版后,普遍受到学界的好评和读者的欢迎,多家有影响的报刊发表了相关书评和报导宣传了其主要观点,并获得了陕西省第六次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然而由于原书篇幅较大,定价偏高,所以大家热切希望能有一个相应的简本面世,以利普及。另外,从教学的角度看,该著虽然在西北大学一直作为研究生教材使用,也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如进一步推广作本科生教材,则显得分量过大,不那么合适。为此,我们决定在原书基础之上,编写简本,书名仍曰《周秦汉唐文明》。需要说明的是,简本的编写不只是简单地缩写原书,而是力求把近若干年考古出现的新资料及研究的新成果最大限度地吸纳进来,为读者提供一个最新的周秦汉唐文明史的简明读本。限于我们的水平,书中论述不免有欠妥乃至错误之处,竭诚希望广大读者予以批评指正!如果本书的面世,对文明研究的推进与普及能起一点作用的话,那将会使我们深感无比欣慰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