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红墙见证录(一)
6142700000066

第66章 一江山岛成了人民的江山

海空作战,重要的是天气。1月17日,海上还有六七级大风,但不长时间便逐渐减弱。张爱萍还不太放心,不等开饭,就带着前指的参谋人员搭乘一艘海军炮艇向头门山岛驰去。一上岸,他立即派一位参谋带了测风仪,坐到头门山最高的山头上,随时向他报告海上风情变化。

18日凌晨,海边上出现了晴朗的天气。

7时30分,天气比预报的还要好。此时,金灿灿的太阳,照耀着湛蓝的大海,海面上波光如镜,能见度很高。

上午8时,聂凤智向机组发出命令:“出击!”

顿时,隆隆的机声掠过海空,人民空军三个轰炸机大队和两个强击机大队,在歼击机的掩护下,昂首冲入云霄,向一江山岛上空飞去。机群投下的炸弹,像暴雨似的落到了预定的目标上。大陈岛上的雷达及无线电通讯设施被炸毁,断绝了大陈与台湾的通信联络。一江山岛上的各个重要设施,大半被平为废墟。

下午2时,港湾的指挥台上,扬起了一面蓝旗,陶勇一声令下:“起航!”

刹那间,港湾内所有的登陆艇和护卫舰一起发动起来,一片马达声掩浪遮岛,把山那边传来的大炮声都压盖下去。

在飞机和大炮的掩护下,载着5000多名陆军部队的70多艘登陆艇和作战舰只排着严整的防空队形,迅速分路冲向一江山岛。

前线司令员张爱萍此时也步出观察所,用望远镜巡视和检查着海上整个战斗序列,他望着这壮丽的海上奇观,激动地对站在一旁的参谋长王德和登陆指挥所司令员黄朝天说:“这哪像在海上进军,简直是在西湖里划船。”

炮艇和护卫舰、火箭炮船已经抵近一江山岛,从各个角度,向敌军阵地进行直接轰击。

刚刚还是清晰可见的一江山岛,顷刻间,已经辨认不出它的真面目了。炸弹和炮弹轰起的黑色和白色烟土,将一江山岛变成了一座“雾岛”。但是,对于“雾岛”上的一切,我飞行员、炮手和水兵还是看得清清楚楚。他们对敌人的几个主要阵地,又开始了重点摧毁。北江是一江山岛敌军防守的重点,而它的一个炮阵地,又是北江的主要火力点。为了摧毁这个炮兵阵地,我航空兵轰炸机和强击机轮番轰炸了两次,海岸炮兵又依次清扫了一遍,最后由军舰开到最近距离,来了一个急速射。转眼间,敌炮阵地出现了一个个深坑,一门门大炮被炸成了碎片。这个炮阵地连一炮也没有发射,就被击毁了。

下午4点多钟,我军胜利地解放了一江山岛。捷报很快传到北京中南海。毛泽东看了电报,有些意外,对周恩来说:“这么快电报就来了,好,打得好!三军将士辛苦了!”

第二天,台湾的广播报道了一江山岛战役的情况。当然它会反过来说:“一江山岛720名忠义守军流血奋战,全部壮烈殉国。”

美国合众社援引台湾报纸刊登的消息说:“中国第一次陆海空联合作战,是经过周密策划,而且执行得很好的。”18天之后,美第七舰队掩护国民党军从大陈岛等岛屿全部撤走,龟缩到台湾孤岛。

这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陶勇被授予海军中将军衔。年底,华东海军改编为海军东海舰队,陶勇仍任司令。

陶勇那种爱打头阵的猛虎性格从未变过。1965年11月14日的崇武海战,是陶勇亲自组织指挥的战前协同训练所取得的战果,击沉敌“永昌”舰的588号护卫艇被国防部授予了“海上猛虎艇”的光荣称号。人们说588艇所表现出来的英勇顽强作风,是陶勇风格熏陶出来的典范。有人这样形容,“海上猛虎艇”就是陶勇的影子,一点不假。当时588艇就是单艇冲向敌舰,一发击中;其实在1958年的夏天它就已初显神威,和兄弟艇一起击沉了美制蒋舰“沧江”号,创造了小艇打大舰的范例;这与陶勇当年独身闯敌阵何等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