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红墙见证录(一)
6142700000020

第20章 毛泽东再次把斯大林的话头交给周恩来

1月22日,克里姆林宫里再度灯火辉煌。中方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李富春、王稼祥及陈伯达,缓缓走进叶卡捷琳娜大厅。厅里古色古香的陈设使初次到来的人们感到惊讶。这里有18世纪豪华的家具。圈椅、躺椅上都刻有叶卡捷琳娜二世名字的花纹。墙上贴着绿色波纹壁纸。镶在厚厚的镀金框子里的古画、瓷器、银制餐具。当斯大林从那扇高大镀金、雕着木刻画的大门走出来的时候,他那身元帅服显得光辉夺目,他中等偏矮的个子,头发花白,消瘦而略显土色的面孔带着倦容。中国领导人站起来,微笑着向走到跟前的斯大林握手。斯大林走到行列的尽头,然后又走回来。他那柔软的高加索皮靴走在厚厚的地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他坐下来,看着毛泽东和周恩来,说话声音小,说得很慢,带着格鲁吉亚人所独有的口音:“今天我们两国领导人开始举行正式会谈。”

毛泽东点点头:“斯大林同志曾谈到过中苏关系问题是否以条约形式固定下来。现在新中国成立了,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我们也认为中苏两国的关系以条约形式固定下来为好。条约的内容应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合作。”

斯大林说:“我同意谈条约问题,还有中长铁路问题、旅大问题、贸易问题、借款问题、民航合作问题等,都需要谈。”

毛泽东略表不同意见:“中长铁路问题、旅顺大连问题可以写在另一个协定中。”

斯大林从一个特备的烟盒里抽出一支烟,点燃了它,然后慢慢吹灭火柴,眯缝着眼看着前方:“中苏条约应是一个新的条约,对《雅尔塔协定》可以不管它。旅顺问题的解决办法,一个是限定归还,在对日和约缔结后撤兵;一个是现在撤兵,但过去的条约形式暂不变更。”

毛泽东掐灭那根没抽完的烟,思忖着说道:“我们同意前一个办法。”

斯大林继续说:“大连问题由你们中国自己解决。”

斯大林又一次掏烟时,把烟盒向毛泽东扬了扬。毛泽东举了举桌上的烟盒,笑了笑,又正色说道:“中苏条约中涉及的许多具体问题,我提议双方委托几位同志具体去谈。中方由周恩来、李富春、王稼祥去谈,苏方由你指定。”

在毛泽东和斯大林交谈时,周恩来没有插话,只是此刻身子朝前挪了挪,颔首等待斯大林的答复。

“愿意接受你的建议。”斯大林朝毛泽东轻轻点了一下头。

后面的会谈便由中苏两国外长周恩来与维辛斯基牵头,在双方小班子中进行。

斯大林似乎有些急。在此期间直接三次打电话给毛泽东。前两次是师哲接的,第三次由孙维世接,因意思表达不够明确,斯大林又把正在克里姆林宫帮周恩来工作的师哲叫到自己的办公室,要师哲把他的话再译一遍给毛泽东听,问问毛泽东到底还有什么打算和意图。毛泽东一听也急了,不知斯大林三番五次询问是何因,他不客气地让师哲将他的话译给斯大林:“我没有什么意见!有意见都在周总理那里。他不是正在克里姆林宫谈着吗?”

斯大林怏怏不快地放下电话,抓起烟斗……

苏方首先拿出一份条约草案,这个条约是以1945年8月国民党政府代表王世杰和苏联政府在莫斯科签订的条约为基础草拟的。周恩来把这个情况向毛泽东做了汇报,毛泽东立即做出反应:“把我们起草的条约马上译成俄文交给苏方,他们拿的那个草案对我们无效。”

第二天,周恩来和王稼祥、陈伯达、李富春来到毛泽东的房间,讨论充实条约文本内容。毛泽东提议边讨论边译成俄文。于是,几位懂俄文的官员伍修权、师哲、戈宝权、徐介藩都被召集来,就在毛泽东住的一层的一个房间里,用最快的速度将他们讨论的文本译成俄文,并打印出来。原先的文本叫“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周恩来建议加上“互助”二字,毛泽东很赞成,笑着喷了一口烟:“友好嘛,是相互的,不能一厢情愿,或者有来无往嘛。”

中方的草案于24日当天就交给了苏方。

旅顺大连、中长铁路的协议草案,由周恩来单独领着人制定。基本告一段落时,周恩来来向毛泽东汇报。毛泽东没什么意见,但从脸上看另有心事。果然,毛泽东推开桌上一大堆文件,对周恩来说:“我们还要搞一个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我们已经宣布过旧中国与外国签订的一切国际协定、条约一概不予承认。但外蒙古独立是一个例外。外蒙古独立是国民党政府办理的,但是我们尊重蒙古人民1945年的公民投票,他们一致拥护独立。现在双方政府经过谈判确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独立地位。苏联也表示支持中国这一立场,同时也希望蒙古发表声明表个态。”

周恩来点头称是:“这样做比较好。”这件事的引起是:美国方面对中国两大领袖亲临莫斯科,与斯大林秘密会谈十分不安,一面猜度,一面由国务卿艾奇逊散布谎言惑众,说苏联要将中国北部合并,中国要收回外蒙古等等。

莫洛托夫也认为中国的建议很好,决定由中、蒙、苏三方各发表一项官方声明,以驳斥艾奇逊的造谣。苏、蒙的声明分别是以本国外长的名义发表的,这大约是苏联所说的“官方声明”。但毛泽东仍以战争年代向记者发表讲话的形式,亲自起草了文章,并以“胡乔木”的名义发回国内发表。

可是这件事大大惊动了斯大林,并引起双方小小的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