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我给江青当秘书:庭院深深钓鱼台
6129600000056

第56章 互相吹捧,各有企图

1972年春天,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向北京拍回一份电报:美国纽约州宾翰顿大学副教授洛克珊·维克特夫人希望到中国访问,专门采访有关中国妇女革命的历史,请考虑作为友好人士予以接待。

盛夏时节,维特克夫人应邀于7月19日至9月1日来华访问。在对外友协的安排下,中国妇联副主席邓颖超、康克清同志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维特克夫人。会见她的都是经过震撼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驰名中外的老战士、老革命家,是领导中国妇女运动的杰出领袖人物。一名普普通通的美国公民,受到这样高规格的接待会见,应该心满意足了吧。但是,她却提出了会见江青的要求。她说:美国人知道宋美龄,但却很少人知道江青。她认为写一本关于江青的书,一定会给美国读者带来震动。

周总理在外交部的呈文上批示:“江青同志:如你这两天精神好,可以见见此人,谈上一个钟头就可以了。如不愿见,也可不见。”

江青看到几位大姐会见维特克夫人的简报,又见到周总理的批示,立即叫我打电话给姚文元请他到10号楼,研究会见维特克夫人的事。

姚文元接到电话,很快来到10号楼。他们研究后,江青对我说:“你给总理打个电话,就说我精神还好,见见维特克夫人为好,我建议也请文元同志参加,请总理安排时间。”

12日下午3点钟,江青由姚文元陪同,在人民大会堂江苏厅会见了这名美国妇女。

江青和维特克夫人,一见如故,毫无拘束。江青说:“哎呀,你真年轻、真漂亮,你是研究中国的副教授吧?我非常高兴会见你。”

维特克夫人对江青说:“江青夫人,见到你,我非常荣幸,非常感动。到中国来,而不见到你,那么我还算来过中国吗?今天是我最高兴的日子,我太高兴了,太激动了。我非常愿意写你个人的历史,因为你的历史和伟大的中国革命是分不开的,写你,一定会有意思。”

“是的,”江青接着维特克夫人的话茬儿说,“邓颖超、康克清都是老革命了。但是,她们都是搞妇女工作的,只能对你谈谈妇女运动。我可不一样,我的面宽得多,我可以给你讲战争、谈军事、谈政治、谈文化艺术,还有文化大革命。我听说你回去以后,准备写本书,有关中国的书?我们合作吧,我提供材料给你,我给你说,你来写。以前美国有一位著名作家叫埃德加·斯诺,他在30年代写过毛主席,在西方一举成名。你很年轻,很有才华。你写我,写现代的中国,你就是第二个斯诺,你也将一举成名。”

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是第一个到陕北苏区采访的美国人,他在《西行漫记》中第一次忠实地报道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可歌可泣的壮举,首次发表了毛主席的著名诗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斯诺在《西行漫记》中以一个杰出的新闻记者的非凡洞察力,预言毛泽东“将成为一个非常伟大的人物”。他还提示了毛泽东“将成为一个非常伟大的人物”的奥秘:是因为在他身上有着“一种坚定本质上的活力”、“一种不可思议的特质”。

江青在维特克夫人面前谈起斯诺,她的潜台词是:斯诺是一位美国人,30年代他写了一本关于毛主席的书,一举成名。那时,毛主席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领袖,而且在西方也成了有重大影响的伟大人物。维特克夫人也是一位美国人,她如果在70年代写一本有关江青的书,也会一举成名,江青今后也会和毛主席一样成为党的领袖,也会成为在西方有重大影响的伟大人物。这叫互有需要,互相利用,对双方都有好处。这次江青和维特克夫人的会见整整持续了四个小时。本来是礼节性的会见,结果变成了胡吹乱侃的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