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我给江青当秘书:庭院深深钓鱼台
6129600000027

第27章 林彪委托江青召开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

江青对于军权,早就垂涎三尺。

1966年初,江青主动去见林彪。她问林彪:“你为什么不看戏(指样板戏)?你应该多关心一些文艺工作。”

林彪回答说:“我身体不好,正在养病。”

江青说:“主席最近关于文艺工作的两个批示,你看过没有?你对建国后十七年的文艺工作怎么看?”

林彪说:“看过,方向问题已经解决了,主要是艺术水平问题。”江青又说:“在上海召开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不是我非要搞,是我请尊神。”

不久,以中共中央的名义向全党特发了《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

产生这个纪要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

1966年1月21日,江青由上海赶到苏州,同林彪谈“文艺革命”问题。22日,林彪给总政治部下达指示:“江青同志昨天和我谈话,她对文艺工作方面政治上很强,在艺术上也是内行。她有很多宝贵的意见,你们要很好的重视,并且要在思想上、组织上认真落实。今后部队关于文艺方面的文件,要送给她看,有什么消息,随时可以同她联系,使她了解部队文艺工作的情况,征求她的意见,使部队文艺工作能够有进步。”

2月2日至22日,根据林彪的委托,江青在上海邀请刘志坚、谢镗忠、李曼村、陈亚丁,就部队文艺工作的若干问题进行座谈。江青在会上宣称:“在文艺方面,有一条与毛主席思想相对立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专了我们十七年的政”,“该是我们专他们政的时候了”。会后,写出《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

纪要认为,文艺界在建国后,被一条与毛主席思想相对立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专了我们的政,这条黑线,就是资产阶级的文艺思想、现代修正主义的文艺思想和所谓30年代文艺的结合。“写真实”论、“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论、“反题材决定”论、“中间人物”论、“反火药味”论、“时代精神混合”论、“离经叛道”论,等等,就是他们的代表性论点。

纪要说,要坚决进行一场文化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彻底搞掉文艺界的这条黑线。搞掉这条黑线之后,还会有将来的黑线,还得再斗争。这是一场艰巨、复杂、长期的斗争,要经过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努力,才能完成。

这个纪要经毛泽东三次修改,由林彪转中央军委批准,再报中共中央,4月10日,以中共中央文件下发。那个时候,我在8341部队做政治工作,我们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认真组织学习了这个纪要,人人表了态,表示积极支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执行。

从此,江青在党政军中的名声大震,这是江青进入政坛、进入中共最高领导层的奠基礼和宣言书。“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江青当上了中央文革小组第一副组长,经常插手部队的“文革”工作。

林彪借助于纪要的余兴,于1966年10月,以军委的名义下令聘请江青为“全军文化工作顾问”,为江青插手军队的工作开了绿灯。1967年初,军委文革改组,江青又当了军委文革的顾问,江青就名正言顺地插手军队的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