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人间笔记
6126200000036

第36章 人间笔记2之补巴裁缝老谢

老谢名叫宏彩,他一辈子补衣服,这个名字与他的工作有些关系,他开着一家缝纫店,不做成衣,专门为人补衣服。我见到他的时候,他已经六十。当时他正蹲在巍山一条古老的小街边吃饭,背后是他的裁缝铺。这条街是巍山县最热闹的一条街,宽不过三四米,一辆卡车就能把街道堵住。挨着老谢的铺子走过去,是杂货铺、寿材铺、土产铺、马具店、面条作坊、录像放映室、茶馆……街道尽头是一座古代的城楼,如果不是老谢穿的是中山装,你以为这是在清朝也不会有错。裁缝铺后面,一个有些破败的四合院是老谢的家。老谢在这里出生、长大,跟着父亲学会裁缝,就一辈子当裁缝。“六十啦,我的眼睛还好好的,看得见针眼。”旁边也有一家裁缝店,是老谢的弟弟开的,做现在流行的成衣。兄弟两个的铺子泾渭分明,他弟弟的店,挂的是一套套西装,新崭崭,金属拉门,还有塑料模特,穿着他弟弟做的西装。老谢的店一眼看上去全是破烂,各种碎布头,一捆捆扎起来,挂在墙上,靠街的窗子前支着两台缝纫机。老式铺面,每天要把门板一块块取下来,晚上又要装上去。一盏15瓦的灯,暗暗地亮着。他弟弟说,以前我们哥俩个是一起做,但我做不过他,人家不找我,只找他。整个巍山,只有他一个是专给衣服补巴的。几十年都是这样。县城附近村子的人都认得他。在街道的另一头,一个卖粑肉饵丝的老太太悄悄地对我说,我们才不到他店里去,我们的衣服不兴补,他的店是给农民开的。颇有些小看老谢。老谢才不管这些,他的店开了几十年,就是补补缝缝,巍山少不得他这个店。补一个巴,小的五角钱,大的一块。改裤腿,帮大姑娘把绣好的花样用缝纫机打到枕头上去,修拉链……老谢忙不过来,他儿子也跟着他一起做。巍山每个星期赶一回街(赶集),这一天,他就更忙了。人家把要补的衣裳往他这里一放,就赶街去了,下午街子散了,就来取。街坊说,老谢有个外号,叫谢半夜。因为他天天干活要干到夜里两三点钟才睡。我遇见老谢的时候,并不知道他是裁缝,只是被他那张苦难的脸所吸引,我拿出相机,老谢赶紧避开,我没有钱,我没有钱,老谢说。我说不要钱的,我要把照片寄给你,他才让我照了,摆出一付大裁缝的架势,他知道他的工作的尊严。我发现他并不苦难,当他在他的裁缝店里工作的时候,很幸福。和前来补衣服的姑娘们开开玩笑;一边蹬机器,一边察看街上的动静,看到反常的,就与邻居议论一番。他铺子门口经常有些邻居闲人围着,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我从来没有去过昆明,但那边的事情,我都知道”。老谢像古代的高人那样,每天工作之前,都要泡一壶茶,点个烟斗叼着。你别拍了,我要劳动啦。老谢钻进他的铺子,那台老式的脚踏缝纫机,又开始有节奏地响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