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女性疾病
6071800000068

第68章 怎样用外治法治疗痛经

天津 副主任医师 余晓曼

导 读:

痛经是指妇女在行经期间或行经前后,出现小腹及腰部疼痛,且随月经呈周期性发作的一种疾病。中医认为,该病多因肝郁气滞、寒凝经脉,气血不畅所致,当以活血化淤,温经止痛为主。

1. 白药填脐法

取云南白药适量,用白酒调成稀糊状,填于肚脐处,用纱布覆盖,用胶布固定。每天换药一次,可连续用药3~5天。如将热水袋敷于肚脐处,效果会更好,每次敷10~15分钟,每日敷2~3次。

2. 药酊按摩法

取云南白药酊适量,涂于脐下关元穴和气海穴上,并用手轻轻按摩,至局部有热感时,疼痛即可消除。

3. 芥糊填足法

取白芥子12克,将其研为细末,然后加入适量的面粉、米醋将其调成稀糊状,敷于足心涌泉穴,用纱布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次。如能在关元穴、气海穴上也敷上该药效果会更好。

4. 痛经足浴法

取益母草、香附、乳香、没药、夏枯草各20克,用水煎后取汁进行足浴。每次泡足15~20分钟,每日泡1次,可连续泡足3~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