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荣格心理术
6066600000007

第7章 揭穿隐藏在内心最深处的诡异第六感

一般说来,第六感和一个人的直觉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但是很显然,单纯的“直觉”并不能完全解释这样一个问题。在荣格看来,第六感还必须包含“预兆”“洞察力”这些字眼。他认为每个人都有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第六感,它主要是由个人潜意识以及集体潜意识构成的。虽然业内对“第六感”“超能力”这样的现象是否真实存在还无法下结论,但是现实生活当中很多关于第六感的现象也让不少专家学者对其刨根儿问底儿。

1857年,英国贝斯特法尔一位名叫达尼尔·梅丽莎的中年女子在浇灌自家的花园的时候,脑海中突然呈现出了远在百里之外的父亲躺在摇椅上面安然而逝的场景。“看到”父亲去世的梅丽莎大声尖叫起来,直觉告诉她,无人照看的父亲真的出了问题!心急如焚的梅丽莎马上跑到离自己最近的电报房,但是等她刚刚跑到这里的时候,电报员罗文·卡尔特就叫住了她:“梅丽莎,你来得正好,这里有你的一封电报……”

听到这样的话之后,梅丽莎像是意识到了什么一样,她立即蹲下身子放声大哭起来。看到这一幕的卡尔特有些不知所措,他赶紧走到梅丽莎身边耐心地安慰对方。

梅丽莎将自己此前“看到”的一幕告诉了卡尔特,并说:“我可怜的父亲无人照料,一定是出了什么事情啊!”

事实也确实如此。半个小时之前,梅丽莎的父亲因为突发性脑出血去世了,而且那个过程也和梅丽莎此前预见到的一模一样——老人先是感觉身体不适,于是勉强地坐到摇椅上休息。但是,当他试图再一次起身的时候晕眩的感觉已经让他无力反抗,几分钟之后,老人就躺在摇椅上去世了。由于时值正午,邻居们看见梅丽莎的父亲躺在太阳下暴晒,半天也没动,于是他们上前试图将对方叫醒,不料却发现了这个不幸的消息。

关于梅丽莎“预感”到父亲的死讯的消息传开之后,贝斯特法尔警察还调查了这件案子,因为没有人相信这种诡异的事情。一开始,警方怀疑梅丽莎和父亲的死亡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认为是她设计杀害了老人。

“我们认为梅丽莎就是凶手,”贝斯特法尔警察长凯瑞·道尔金森曾信誓旦旦地对媒体说,“这个恶毒的女人不想再承担每个月50英镑的赡养费,所以设计杀害了自己的父亲,然后造成对方正常死亡的假象。”

对于这一个说法,很多人都不能信服:“那么,她是怎么样杀死那个老头的呢?用刀子、棍棒,还是毒药呢?而且每年600英镑的赡养费也不是多么难以负担,如果指控梅丽莎杀了人,那么她的作案手法和工具是什么呢?”

道尔金森只好说:“她的思维模式不符合正常人的思维,这就是疑点。开动脑筋想一想吧,她怎么可能未卜先知——提前洞察到父亲即将死亡呢?有关证物的事情我们是不能拿给其他人看的,这要等案子破了以后才可以。”

虽然道尔金森的分析看起来不无道理,因为历史上曾有过很多类似的谋杀案,凶手通过使用一些化学药品慢慢地破坏受害人的生理系统,最后导致其死亡。但是,经过查证之后,警方却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梅丽莎是清白的。

其实,这件案子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警方“掘地三尺”也没有找到任何可以证明梅丽莎是杀人凶手的证据。同时,法医鉴定也一次又一次地表示梅丽莎的父亲确实是正常死亡——没有中毒,没有药物麻醉,没有精神疾病……这个时候,精神分析学大师们也不断地为梅丽莎摇旗呐喊。其中,以荣格的“第六感”最为震撼。

1910年,荣格在一次论证自己的观点的时候举出了这个半个世纪之前发生的案例。在他看来,第六感是存在的,而且这种存在于人的潜意识以及集体潜意识当中的诡异现象会在很多时候对一个人的言行起到引导和支配作用。

通常定义下的第六感,指的是除去视觉、听觉、味觉、嗅觉,以及触觉之外的“心觉”,它通常表现为预见性和洞察力。这种感觉常常能够将一个人拉出困境,甚至让人死里逃生。在这里,荣格解释说:“比如有一个人,他在向前走的时候突然意识到了什么,然后停了一步。结果事实证明,如果他继续向前走一步的话就会被高空坠物砸死,这就是第六感的神奇之处。”

当然,这个例子似乎还是不足以阐明问题,于是荣格随后举出了“人为什么怕蛇”的例子。他指出,人们对蛇的恐惧是“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共同作用下的产物”。荣格说:“人类的祖先在处于原始状态的时候就和蛇展开了争斗,蛇凶狠、狡猾的印象深深地刻在了他们的脑海之中,并且遗传给了后代,这就是集体潜意识。与此同时,如果一个人在幼儿时代被蛇咬伤,或者受到了蛇的威胁,那么这件事同样也会给他的记忆遗留下挥之不去的阴影,这就是个人潜意识。在两种作用力的相互交叉感染下,很多人一提到蛇就会吓得浑身发软。这种预见性的抽搐就是第六感的生成物。”

荣格认为,梅丽莎能够预见父亲的死亡,这同样是第六感在作祟。他分别从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两个方面论述了这个问题。

首先,梅丽莎的父亲身体比较孱弱,在梅丽莎很小的时候,她就常常看见父亲要吃完药之后才能去上班。这个印象一直残存在梅丽莎的脑海中,她甚至已经在潜意识中形成了“爸爸身体很弱”的直觉。这实际上是一种童年记忆造成的个人潜意识,它不断地提醒着梅丽莎“爸爸身体虚弱,不能过度劳累”等等。

其次,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曾经提出了“恋母情结”,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恋父情结”。对女性来说,她们在对性别有了区分能力之后就会因为在小便的时候低于男孩一等而感到自卑、愤怒。这种压抑的情感很容易就会转移到母亲身上,因为在她们的潜意识中,这种不公平的现状正是由于生育自己的母亲造成的。而这个时候小女孩们又会发现自己憎恶、讨厌的母亲受到父亲无微不至的关爱,这种因为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怒火就会越发强烈,最后演化成“恋父情结”。因此,在精神分析流派的学者眼中,女性对生父的依恋是经过上千年积淀下来、印刻在人们脑海中的共同属性,这也就是“集体潜意识”。有了双方之间的共同作用力之后,女性和父亲之间的关系也就变得非常微妙了。具体体现就是,在面对父亲的时候,女孩子们会显得非常细心、关爱。

所以,荣格总结说:“梅丽莎能够‘预见性地看到’父亲躺在座椅上一动也不动的景象,这实际上是千百年来女性集体潜意识的产物,再加上在梅丽莎本人的印象中父亲总是吃药打针的事实,造成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在荣格看来,每一位女性在自己的潜意识中都有想要独自占有父亲的愿望,这是一种残留在她们记忆深处的共性。而在梅丽莎的潜意识当中,她也非常渴望对父亲进行无微不至的关怀,甚至希望对方通过得一场大病来验证自己的真心。这一种密切的联系让梅丽莎对父亲的存在感变得异常敏感。因此,在个人潜意识的推动下,当父亲离开人世、从梅丽莎的生命中彻底消失的时候,梅丽莎感到自己像是被抽空了一般,并且在自己的脑海中浮现出了父亲病逝的场景。

当然,关于第六感的研究也有人试图从生理的角度来解释这个问题,比如电磁感应等等。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第六感更多地还是存在于精神层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