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荣格心理术
6066600000019

第19章 自认为什么都懂的人为什么不受欢迎

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一些人总是在向别人提出意见,以此表明自己的观点正确。比如,一个人和朋友共进午餐时讲话的声音会在不知不觉中变大,而且还会参与所有激烈的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总想给人一种他们什么都懂的感觉。可事实上,除了语气非常断然以外,他们所讲的内容或发表的观点往往是缺乏科学依据的,不足以让人信服。也正因为如此,他们的这种态度并不能帮助这些人赢得别人的赏识。针对这样的现象,荣格指出:“现实中存在的这种想象透露出的信息是这些人缺乏自信,而看似富有攻击性的交际方法只是为了将内心的忧虑隐藏起来。”

其实,这种现象是自我认同的极端表现——狂热追求。在那些看似无所不知的人的内心深处存在着被称为“社交恐惧”的精神障碍。荣格认为,个体存在的这种恐惧需要通过“焦虑型多语”的方式加以掩饰。也就是说,个体在和别人说话时,用自吹自擂的方式封住别人的嘴,以隐藏他们内心的脆弱。而从实际的效果来看,这样的方法确实能够帮助这些人隐藏内心的不安。

如果一个人总认为自己无所不知,那就表明其自身价值始终要得到认同。这样的人非常重视自己发表的观点给别人带来的影响,并相信任何错误或不足都是致命的,会使别人失去对自己的信任。

一些人经常会说:“对我来说,哪怕是犯了一点点错误都是令人沮丧和耻辱的,我总是加倍努力,在赢得别人尊重的同时也为自己挣得了脸面。”对于这句话,荣格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说出这种话的人大多与他们在童年时期得到的关注不足有关。也就是说,这样的人大多在童年时期被要求承担过重的责任,这样他们就比同龄人成熟得快。但这些人到了而立之年还清楚地记得童年时期自己并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痛快地玩耍过。由于他们缺少尽情玩耍的童年,也很少有人在意他们在童年时的感受,因此当他们长大后对事情就会表现出严肃认真的态度。此外,他们的父母往往没有意识去倾听他们的需求,甚至还会对他们产生误解。如此一来,这样的人不得不提高说话的音量,通过大声说话或者多说几次来引起父母对他们的关注。而且,这些人在成年之后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想法被别人接受和认同,以便克服自身存在的卑微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能听到这样的抱怨:“一直以来,对于别人的工作或者其他事情我都有表达自己的观点的强烈愿望。从内心来讲,我希望自己对所有的事情都了解,也希望别人能够听我说,并且能够尊重我。对我来说,这些都是自己存在的价值。可是有一天,情况忽然发生了变化:我的朋友不再愿意听我的单向表达,我的家人也不喜欢我的说话方式。于是,我便产生一种挫败的感觉。”

其实,问题出现的原因就在于这些人的自我认同感发生了“变异”,也就是过于自恋。

如果一个人不愿意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的感情和需求着想,并且沉湎于无限成功、美丽或理想的爱情的幻想中,那么对于自身的成长来说是极其不利的。也正因为如此,荣格总结出以下调整方法。

首先,在适当的时候要学会沉默。也就是说,尽量不要让自己参与到与别人进行的所有谈话中,要适时地保持沉默。在与别人进行谈话的时候最好不要出现“垄断说话”的情形,因为这样一来,别人就很难发表自己的意见。而如果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下去,那么别人就会产生强烈的抵触心理,并将其视为具有攻击性的沟通方式。

其次,要学会认真聆听。在荣格看来,在和别人沟通的时候,不要总是关注自己要说什么,而是要认真聆听对方在说些什么。采用认真聆听的方式,不轻易打断别人的谈话,表现出自己正在认真聆听的姿态,这样可以让别人心里感觉到被重视,由此获得别人的认同和赞赏。

最后,交流时要多提出疑问。试想一下,如果与别人交流的时候总是表现出一副什么都懂的样子,或许别人会钦佩你的博学多才,可在他们内心深处却产生一种嫉妒之情,这样并不利于双方之间展开深入的交流,而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和别人交流时多提问。也就是说,通过提问让别人解答的方式使他人心理上得到慰藉,从而利于双方之间的深入交谈。同时,在别人眼中自己也是个受欢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