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兵法宝典丛书——李卫公问对
6050300000004

第4章 (四)

“原文”

太宗曰:“奇正素[1]分之欤,临时制之欤?”

靖曰:“案《曹公新书》[2]曰:‘己二[3]而敌一,则一术[4]为正,一术为奇;己五而敌一,则三术为正,二术为奇。’此言大略[5]尔。唯孙武云:‘战势不过奇正[6],奇正之变,不可胜穷。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斯得之矣,安有素分[7]之邪。若士卒未习吾法,偏裨[8]未孰吾令,则必为之二术。教战[9]时,各认旗鼓,迭[10]相分合,故曰分合为变,此教战之术尔。教阅既成,众知吾法,然后如驱群羊,由将所指,孰分奇正之别哉?孙武所谓‘形人而我无形[11]。’此乃奇正之极致。是以素分者,教阅[12]也;临时制变者,不可胜[13]穷也。”

太宗曰:“深乎!深乎!曹公必知之矣。但《新书》所以授诸将而已,非奇正本法[14]。”

“注释”

[1]素:平时,平素。

[2]《曹公新书》:曹操写的兵法著作。

[3]二:两倍。

[4]术:部分。

[5]大略:大概,概略。

[6]战势不过奇正:作战的形式不过是奇正二种。

[7]素分:平时就加以区分。

[8]偏裨:偏将和裨将,是古代军队将佐的通称。

[9]教战:军事训练。

[10]迭:轮流,反复。

[11]形人而我无形:语出《孙子兵法·虚实篇》。意思是让敌人显露真情而不让敌人明察到我军情况。

[12]教阅:训练和考核。

[13]胜:尽。

[14]本法:根本的原则。

“译文”

唐太宗问:“奇兵和正兵应该是平时先行分开的呢?还是根据实际情况临时决定的呢?”

李靖答道:“按照《曹公新书》说:‘当我方的兵力是敌人两倍时,就以一部为正兵,一部为奇兵;当我方的兵力是敌人五倍时,就以三倍的兵力作正兵,二倍的兵力作奇兵。’这只是一个大概的看法。只有孙武说:‘作战的方式只有奇、正两种,可是奇、正上的变化,却永远不可穷尽。奇、正之间的相互转化,就像是圆环旋转似的,无始无终,谁能够说尽它的奥妙呢。’这话才是真正说透了运用奇正的道理。哪有平时就对奇正加以区分的呢?如果士兵不熟悉我的战法,将士不熟悉我的号令,就必须以奇正两个部分来训练他们。在训练过程中,要让士兵识别指挥的旗帜和鼓音,反复进行分散和集中的演练,所以说奇正的区分和分散与集中的奇正变化,只是平时训练的方法。训练和校阅完后,士兵都掌握了我的战法,然后就能像赶羊群一样,可以得心应手加以指挥,谁还能分得清奇和正的区别呢?孙武说‘要使敌人显露而我军不显露,’这是运用奇正已进入了最高的境界。所以说,平时区分奇正,只是训练和考核的方法;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才是不可穷尽的啊!”

唐太宗说:“深奥啊!深奥啊!曹操一定是知道这些的。《新书》只是用来教授部将运用奇正的一些基本方法,并不是论述奇正的根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