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兵法宝典丛书——李卫公问对
6050300000039

第39章 (一)

“原文”

太宗曰:“太公云:‘以步兵与车骑战者,必依丘墓险阻。’[1]又孙子云:‘天隙[2]之地,丘墓故城[3],兵不可处[4]。’如何?”

靖曰:“用众[5]在乎心一[6],心一在乎禁祥[7]去疑[8]。倘[9]主将有疑忌,则群情摇[10];群情摇,则敌乘衅而至[11]矣。安营据地[12],便[13]乎人事[14]而已。若涧、井、陷、隙[15]之地,及如牢如罗[16]之处,人事不便者也。故兵家引[17]而避[18]之,防敌乘我[19]。丘墓故城,非绝险处,我得之[20]为利,岂宜反去之乎[21]?太公所说,兵之至要[22]也。”

“注释”

[1]以步兵与车骑战者,必依丘墓险阻:见《六韬·犬韬》。

[2]天隙:指山谷。

[3]丘墓故城:丘陵、墓地和无人居住的地区。

[4]处:停留,停下。

[5]用众:指挥军队。

[6]心一:意志统一。

[7]祥:指迷信活动。

[8]疑:疑虑,疑惑。

[9]倘:倘若,如果。

[10]摇:动摇。

[11]乘衅而至:指乘机而入。

[12]据地:据守营地。

[13]便:便利,有利。

[14]人事:指军队行动。

[15]涧、井、陷、隙:指不利于部队开展行动的地形。

[16]如牢如罗:指部队易进难出的地形。

[17]引:引兵。

[18]避:避开,避让。

[19]防敌乘我:防备敌人乘机攻击我军。

[20]得之:占领。

[21]岂宜反去之乎:怎么能离而远去呢。

[22]至要:重要的原则。

“译文”

唐太宗问:“姜太公说:‘用步兵与战车和骑兵交战,一定要依托丘陵、墓地和险峻的地形。’孙子却说:‘在沟谷、丘陵、墓地和无人居住的地区,军队不可停驻。’这怎么理解呢?”

李靖答道:“指挥军队作战,重要的是全军上下意志统一;意志统一的关键在于禁止迷信,消除疑虑。如果主帅有所疑虑顾忌,军心就会动摇;军心一旦动摇,敌人就会乘机而入。安营扎寨,据守阵地,要以有利于军队行动为原则。如像绝涧、天井、天陷、天隙以及天牢、天罗等地形,都是不便于军队行动的,所以指挥者要引兵离开它,避开这些地方,以防备敌人乘机攻击我们。至于那些丘陵、墓地和废弃的地区,并不是十分险阻的地方,我们如果先敌占领它,那是有利于战斗的,怎么能离而远之呢?姜太公的观点,是用兵中非常重要的原则。”

“原文”

太宗曰:“朕思凶器无甚[1]于兵者,行兵苟[2]便于人事,岂以避忌[3]为疑?今后诸将有以阴阳拘忌失[4]于事宜[5]者,卿当丁宁诫[6]之。”

靖再拜谢曰:“臣按《尉缭子》云:‘黄帝以德守[7]之,以刑伐[8]之。’是谓刑德,非天官[9]时日之谓也。然诡道可使由之[10],不可使知之[11]。后世庸将[12]泥[13]于术数,是以多败,不可不诫[14]也。陛下圣训,臣即[15]宣告诸将。”

“注释”

[1]甚:超过,超出。

[2]苟:只要,假如。

[3]避忌:指避讳猜忌。

[4]失:贻误,失误。

[5]事宜:战机。

[6]诫:告诫。

[7]守:治理。

[8]伐:讨伐,攻伐。

[9]天官:天文星象。

[10]诡道可使由之:诡诈之道可以让人们去做。

[11]不可使知之:不能让人们知道为什么要那样去做。

[12]庸将:平庸的将领。

[13]泥:拘泥。

[14]不可不诫:这里是引以为戒的意思。

[15]即:立刻。

“译文”

唐太宗说:“我想,天底下最凶险的事情没有再超过战争的了。只要有利于军队行动,又怎么能由于避讳猜忌而疑窦丛生呢?以后,诸将中如果有人因阴阳术数而贻误战机的,你要耐心叮咛告诫他们。”

李靖再拜说:“根据《尉缭子》所说:‘黄帝用仁德治理国家,用战争讨伐敌人。’这就是刑德,而不是阴阳家们所说的天官时日。但是诡诈之道,可以让人们去做,但却不能让人们知道为什么要那样去做。后代那些平庸的将领往往拘泥固执于阴阳术数,所以大多失败,这不能不引以为戒。陛下的圣训,我将立刻向各位将领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