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兵法宝典丛书——李卫公问对
6050300000002

第2章 (二)

“原文”

太宗曰:“朕破宋老生[1],初交锋,义师[2]少却[3],朕亲以铁骑自南原驰下[4],横突之。老生兵断后[5],大溃,遂擒之。此正兵乎,奇兵乎?”

靖曰:“陛下天纵圣武[6],非学而能。臣案兵法,自黄帝[7]以来,先正而后奇,先仁义而后权谲[8]。且霍邑[9]之战,师以义举者,正也;建成[10]坠马,右军[11]少却者,奇也。”

“注释”

[1]宋老生:隋炀帝时的将领。在霍邑之战中,宋老生率兵三万与李渊、李世民部队交战,结果战败,宋老生也被唐将刘弘基所擒杀。

[2]义师:这里指李世民称自己的部队出师正义。

[3]却:后退。

[4]驰下:指飞驰而下,急驰而来。

[5]断后:后路被切断。

[6]天纵圣武:指上天所赋予的圣明英武。

[7]黄帝: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少典之子。曾打败炎帝,击杀蚩尤,统一了黄河流域。

[8]权谲:诡诈莫测的权谋。

[9]霍邑:今山西省霍县。

[10]建成:李建成,唐高祖李渊之长子。因与其弟李世民争夺皇位继承权,在玄武门之变中被李世民所杀。

[11]右军:指右翼部队。

“译文”

唐太宗问:“以前我大破隋将的宋老生,当时两军刚刚交锋,我方的部队就稍向后退,隋军乘机出击,我亲自率领精锐骑兵从南原急驰而来,对隋军右翼进行突然袭击,宋老生部队的后路被切断,于是大败溃乱,因而擒杀了宋老生。这是属于正兵呢?还是属于奇兵呢?”

李靖答道:“陛下的英明神武是上天赋予的,决不是凭学习能得到的。根据兵法所说,自从黄帝以来,用兵作战都是先用正兵,而后才用奇兵;先用仁义,而后才用诡计。在霍邑之战中,我军凭借正义出师,这就是正兵;建成在战场上落马,右翼部队稍向后退,这就是奇兵。”

“原文”

太宗曰:“彼时少却,几败大事,曷谓奇邪?”

靖曰:“凡兵以前向为正,后却为奇,且右军不却,则老生安[1]致之来哉?法曰:‘利而诱之,乱而取之[2]。’老生不知兵,恃勇急进,不意断后,见[3]擒于陛下,此所谓以奇为正也。

太宗曰:“霍去病[4]暗与孙[5]吴[6]合,诚有是乎!当右军之却也,高祖[7]失色,及朕奋击,反为我利,孙吴暗合,卿[8]实知言。”

“注释”

[1]安:怎么,怎么能。

[2]利而诱之,乱而取之:语出《孙子兵法·计篇》。意思是以小利去引诱敌人,趁敌人混乱时乘机消灭敌人。

[3]见:被。

[4]霍去病:西汉武帝时的著名将领。他多次统兵出击匈奴,屡建战功。官至骠骑将军,封冠军侯。

[5]孙:孙子,孙武。春秋时的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

[6]吴:吴起。战国时的军事家,著有兵法《吴子》。

[7]高祖:唐高祖李渊。

[8]卿:封建皇帝对大臣的爱称。

“译文”

唐太宗问:“当时右翼部队稍向后退,差点败坏了大事,怎么能说是奇兵呢?”

李靖答道:“凡是用兵打仗,通常都是以前进为正兵,后退为奇兵。如果右翼部队不后退,宋老生会贸然全力出击吗?《兵法》上说:‘敌人贪图利益,就用小利引诱他,敌人混乱,就乘机攻取他。’宋老生不懂得用兵的道理,只靠匹夫之勇攻打,不料被切断后路,为陛下您所擒住。这就是所谓变奇兵为正兵了。”

唐太宗说:“汉代霍去病用兵经常与孙子、吴子兵法不谋而合,看来是真有其事。当右翼部队后退时,先父高祖皇帝大惊;等到我从敌人侧后突袭得手后,形势却对我们十分有利了。这也是同孙子、吴子兵法不谋而合的。你的分析实在是精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