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李秀成亲供手迹(线装本)
6049600000018

第18章 李秀成被俘及其《自述》

曾国荃非常痛恨李秀成死守天京城,让他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伤透了脑筋,吃够了苦头,才能把天京攻下。这次李秀成被俘,曾国荃为解心头之气,狠狠处罚李秀成。他要用尖刀和针锥狠刺,然后用刀一小块、一小块地把李秀成的肉割下来,慢慢地把他折磨死。

当他命人把李秀成带上来时,拿起针锥,像疯狗一样冲向被五花大绑的李秀成,在他身上一阵猛刺,一时流血简直像喷泉一样直向外飞溅,洒了一地!曾国荃还不解恨,又喝令刽子手把李秀成的肉一片一片地细割下来,李秀成满身血肉模糊,成了一块红通通、血淋淋的肉团。但李秀成并没有被这酷刑吓倒,相反,他挺起胸膛,威风凛凛地大喝曾国荃:“曾国荃!交战双方,各将士都为各方之主而战,你生什么气?而且,胜败乃兵家常事,这次被你捉拿,也只是偶然的,你就高兴得发了疯,你不觉得这有损曾家的大义吗?”

过了三天,曾国荃差人做了一个木笼,把李秀成装在里面。1864年7月28日,曾国藩从安庆赶到天京,亲自审问李秀成。后来他经过深谋远虑,决定就在南京杀死李秀成,以免夜长梦多,但他却狡猾地叫李秀成写一个供述,以便杀了他以后向朝廷有个交代。

李秀成当时有两种打算,一种是当敌人用刀锥加害于自己时,就慷慨壮烈地牺牲;另一种是,当敌人放下刀俎时,就暗中跟随他们走一段路,伺机东山再起。“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李秀成深谙其中真意。

所以,曾国藩叫他写供述,李秀成就认为这是他实行第二选择的好机会。他忍耐、迁就于曾国藩,从见曾国藩第二天就开始写自述,用委婉、曲折,甚至巴结曾国藩的语气进行他的秘密计划。在炎热的夏天,囚笼之中,为达到他的目的,李秀成争取时间拚命地挥写,以每天七千字的惊人速度,去赶写这一部自述。

李秀成在写自述的第五天,曾国藩就与心腹赵烈文经过多方面的考虑与商议,最后一致以李秀成“狡猾多端”为借口,下决心把他杀害。

在李秀成写自述的第八天,曾国藩又亲自和李秀成谈了一次话。李秀成在谈话中,借机劝曾国藩称帝反清。曾国藩当时确有称帝之心,但他的顾虑太多,并没有采纳李秀成的劝告。而在第二天下午,李秀成还在赶写自述时,就把他拉出来杀了。李秀成在赴刑场时,神色镇定自若,微笑着踏上刑场,并吟诗作词十句,表现出他视死如归的精神和英雄气概!

李秀成自幼就受到忠、孝的教育,是个孝子,极其孝顺他的母亲,每次有重大事情出去或出差在外,凡是有可能,必定先辞别他的母亲。

再者,他出生雇农,久经革命锻炼。他一生忠心耿耿,尽了他的“愚忠”之心。尤其是他没听取李世贤兵谏他不要入天京城,而去天京哭着谏天王不要守天京,弃城突围,天王不听。李秀成见天朝已无多大希望了,就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叫天王给他赐死,以免日后落在清兵的手中。

当天京失陷时,他甚至连家中的老母都没去救,而先将幼天王解救突围,足见其忠大过孝。而且在关键时刻,将自己的战马让给幼天王,结果自己落了难。还有在荒山逃难时,当地百姓叫他剃头避难,他硬是不肯,严正表示:“即使不幸落在敌人手里,也不过是死罢了。”从这一切事实中可见,在他的思想上,是早已有献身革命事业的准备了。

早在他被俘虏受刑的当天晚上,曾国藩的心腹赵烈文,劝李秀成投降时,李秀成表示:“朋友之义,不能逾越,更何况受其爵位。”赵烈文又问他:“现在天京已经陷落,天下就要太平了,你以后有什么打算?”“死罢!”但他还有后文,“顾虑到长江沿岸都有原来的部将,能让我写信把他们遣散,以免彼此再战,生灵涂炭,就已死而无憾了。”从中可以看出,他为能保存革命力量,做任何牺牲都无所谓!

李秀成在表现出他的坚定不移的革命立场的同时,也有自己的打算。李秀成对当时的革命形势,有他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太平天国的前途还很有希望,军事力量还很雄厚,广大人民还在拥护太平天国;而且清朝统治者内部,清朝与外国侵略者之间,都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他们的联合只是为了共同的目标,即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但他们的各自利益却不相同;再者,现在幼天王已经脱险,太平天国几十万大军都在长江两岸,问题只在于一个有威望、有能力的领导者来统领,就可以复兴太平天国,而他自己正是合适的人选。另一方面,李秀成在他的思想意识里面,就已深深地受到《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中叙述的“勾践灭吴”、“姜维伪降”等历史故事的影响。现在国破被俘,自己又是太平天国的军师,军队的最高统帅,复兴太平天国已是责无旁贷了。所以,他决定在敌人用武力时,自己就慷慨就义;当敌人用文的时,只要有一线生机,即使忍辱负重,也要坚挺下去。

因此,在他写自述第八天熄灯之后,乘着曾国藩又过来和他谈话之机,劝曾国藩称帝,自己假降曾国藩,以苟且偷生,伺机重振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当时曾国藩掌握湘军,占有长江中下游广大地盘,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省,到处都是他的士兵和战船。而这些富庶的产粮省份的粮食和税银则源源不断地输入他的金库。这强大的军事、物质的实力,曾几度使清皇朝极怕曾国藩推翻他们的统治地位;并且,曾国藩的党羽、亲信也企图拥他做皇帝,借机捞到好处。当湘军攻下安庆时,曾国藩的心腹大将彭玉麟就试探曾国藩说:“东南半壁无主,老师岂有意乎?”(《清朝野史大观》第八卷。)曾国藩在他老家湘乡建书屋,工匠做的上梁文就颂祝道:“两江总督太细哩,要到南京做皇帝。”而曾国藩本人,则表示他自己不听李秀成的劝告的原因不是“不敢”,而是“不肯”。这也说明了李秀成的计划并不算幻想。但是,曾国藩向来是个老奸巨滑的反革命傀儡,考虑问题很多,又有太多的顾虑,他和心腹赵烈文通过对李秀成的谈话和观察他在过去的一切活动,两人一致认为李秀成狡猾多端,阴谋诡计最多,所以曾国藩非但没有中计,反而看穿了李秀成的如意算盘,决定趁早把李秀成解决了,以免发生意外(如果把李秀成押解北京,不免在途中遭到太平军的劫逃)。

就在8月7日下午,当李秀成还在忙着写自述时,曾国藩就派人通知他,当晚就要把他处死。李秀成仍在写自述,一听到这件事,就停笔震惊了好一阵子,知道自己全部的心思都白费了。镇静之后,他倒心平如镜地准备去死,因为他已竭尽全力了。到晚上赴刑场的时候,他仍“谈笑自若”,像没事儿一样。行刑前,他作词十句,词中叙述了他的忠诚之情,同时也有称赞和感恩曾国藩的语意,这很大可能是李秀成的另一目的,因为他在狱中,曾国藩来谈时,李秀成曾向他提出三个条件,其中就有不要追杀太平军余部,把他们遣散就够了。通过这最后歌颂曾国藩,就是防止他改变对自己的许诺,以保存太平军的实力,这充分体现了李秀成自始至终一直是对太平天国忠心耿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