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华夏之初——追寻祖先的足迹
6048800000021

第21章 周口店—北京猿人的发祥地

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当古猿有意识、有目的地制造最原始的工具进行劳动时,人类及其社会便诞生了。这些最原始的人类被今天的人类学家称为“猿人”。早在100多万年前,中国猿人就繁衍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至今发现的猿人主要有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田人及周口店北京人,其中又以周口店北京人最具代表性。多半个世纪以来,对北京人遗址的发现、发掘和研究,使周口店成为闻名世界的人类化石宝库之一。

考古镜头回放

周口店龙骨山位于北京西南郊大约54公里的地方。从地理上说,周口店正好处在山区和平原衔接的过渡地带。西、北两面,群山环绕;东、南两面则豁然开朗,为广阔的华北平原。周口店西边有一座海拔仅高145米的龙骨山。龙骨山的北坡有一个石灰岩大山洞,就是北京人曾长期居住的岩洞。很早就有人在那里挖取石灰,但北京猿人的最初发现是在1918年的秋天。时任中国地质调查所矿业顾问的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周口店附近勘测煤矿时,偶然在周口店西南约3公里的鸡骨山的一处石灰岩缝隙中发现了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1921年他再次考察周口店,在鸡骨山以北约2公里处发现了龙骨山,经过堪测断定那里保存着丰富的古人类化石及其遗物。1927年在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丁文江先生领导下,由北京地质调查所与协和医院合作组织了一个国际性的考古团,前往周口店龙骨山作考古发掘。参闻其事的有中国、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多国的科学家,如步达生(加拿大),步林(瑞典),魏登瑞(美国)等。此次发掘工作断断续续历时10年,直到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才停止。在1927年10月16日,考古队发掘出了一枚保存相当完整的类似人类的牙齿化石。经过鉴定,证实这是一颗猿人的牙齿,代表着一个新的属种,从而引起世界考古界的关注。考古队队员信心倍增,继续发掘,终于在1929年冬天取得重大的突破。12月1日,考古工作队发现了一个猿人住过的山洞,洞口到山顶有三十余米,洞深十几米,里面堆满了猿人的化石。次日下午,裴文中先生发掘出第一个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它不仅是中国史前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明的奇珍,对古人类学研究有着突出的贡献。这一天也成为人类学史上极其不平凡的一天。

1929年至1937年,考古队又陆续发现了5具比较完整的头骨,9块头骨残片,4大块和几小块颜面骨,14块下颚骨,7件大腿骨,2件上臂骨等等。这些化石对研究猿人的体质形态贡献巨大。新中国成立后,又先后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的发掘。1959年在周口店出土了带有一颗牙齿的北京猿人的左下颌骨。1966年又在北京周口店出土了北京猿人的头盖骨。总之,从1927年开始发掘,迄今为止,从周口店发掘的猿人化石分属于40个不同的男女老幼个体;除此之外,还发现了上万件旧石器时代的石器和大量的兽骨化石。资料的完整与丰富超过了以前在世界上其他地方所发现的爪哇人、海德尔堡人,是研究中国远古文化和人类发展史的宝贵资料。科学家将在这里发现的原始人类命名为“北京直立人”,简称“北京人”,而周口店也被褒誉为“北京人之家”,即周口店是北京猿人的发祥地。

体征复原

北京人是生活在四五十万年前的人类。其体态已经具备了人的基本特征,但还保留着一些古猿的特点。由于北京猿人经常用手制造和使用工具,肢骨发展得很快,而头脑是随着手的劳动和四肢的分化发展起来的,所以保留着较多的原始性。因此,北京人身体各部分的进化呈现出不平衡性:四肢的进化较快,但头部却相对落后。

同元谋人和蓝田人一样,北京人已属于直立人范畴,能直立行走,肢体与现代人颇为相似。在四肢中,手的演化最进步,已跟现代人相似;锁骨和月骨与现代人也较相似。但其他肢体仍未完全脱离古猿的特征,如上肢骨虽比下肢骨较短,但肱骨骨壁较厚、髓腔较小;股骨虽有股骨脊,但股骨干上半内侧缘显著隆起,与黑猩猩相似等等。根据现代肢骨计算身长的科学方法,可以推算出北京人男性平均高约1.6米,女性平均高约1.5米,比现代中国人稍矮。

北京人头部进化相对落后些,还保留着大量的原始特征。北京人的面目比现代人稍宽些并向前突出,额骨低平,前额有点后倾。头高约97.4毫米。眉骨特别突出,眶上圆枕两侧端向后弯曲,圆枕与额鳞之间呈现出明显的宽沟。鼻子扁平,鼻骨较宽,属于阔鼻型并接近特阔鼻型。颧骨高耸,颧面前突且较垂直。嘴向前突出,下颚非常小。牙齿粗壮而硕大,比猩猩小,但比现代人较大,门齿呈铲形。北京人头盖骨比蓝田猿人有显著地凸起,颅骨壁的厚度为9.7~9.9毫米,下颌前倾角的倾斜度为58°~63°。

北京人的脑部结构比古猿要复杂。他们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右手比左手使用得多,因此大脑左半球比右半球略大一点。在现今发现的6个比较完整的头骨中,北京猿人的最小脑容量为850毫升,最大的脑容量1225毫升,平均为1075毫升。它远比类人猿415毫升的平均脑容量要大,但比现代人1350毫升的平均脑容量要小,这表明北京人是介于南方古猿与现代人之间的过渡形态的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北京人正逐渐失去古猿的特征,而向现代人的方向发展。另外,通过对北京人脑部结构的研究,我们还可以知道北京人在劳动中产生了语言。考古工作者刘诚根据周口店出土物推知,“他们的语言相当进步,绝不是音节语的创始者;但是还没达到词和句的分化、组词成句的水平。他们的语言在狭隘的社会里流通,表述单位很贫乏,限于生活和劳动中常见事物的范围,如石器、木棒、水、火、朴树子、肿骨鹿之类。”语言来源于劳动,但语言一旦形成,又有利于北京人在生产活动中相互交流,促进生产的发展,加速自身进化的进程。

总的来看,北京人的上肢骨与现代人的极为相似,下肢骨虽与现代人有相似之处,但又具有一些明显的原始性,而牙齿与头骨比现代人更为原始,脑的容量也远低于现代人。这些特征说明了劳动在人类体质结构的进化过程中所起的特殊作用,也证明了“劳动创造了人类”这一学说的科学性与正确性。

原始生活

有了人,就有了人类社会生活。周口店山洞遗址出土的大量动物和植物孢子花粉化石为我们了解北京人的生活环境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我们今天见到的周口店周围的环境和北京人居住的时候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当时的周口店,气候温暖湿润。龙骨山的东南面是辽阔的草原,也有星罗棋布的河湖沼泽,其中东面有一条小河,从山上流下来的水都注入河中,河水经年不息。在河岸边与草原上,生活着河狸、水牛、肿骨鹿等动物。周口店的西北面则是茂密的森林。山上丛林密布,杂草丛生;山中长满了松、柏、栎等高大的树木以及榆、椴、楷、朴等杂木林。一些猴子以及飞禽在树林中穿梭,这些动物都成为北京人狩猎的对象。山间常有虎、豹、熊等凶猛的动物出没,它们对北京人的生命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使得狩猎活动高度危险。另外,根据古植物学家和古动物学家的研究,北京人在周口店居住、生活期间,大部分时间这里气候温暖湿润,适合居住。不过,从周口店山洞中出土的兽骨化石中还包含了习惯在干旱的沙漠中活动的骆驼骨骼,这表明当地的气候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过不小的变化,但这并没打断北京人进化的进程。

从发掘了约40米的堆积物来看,北京人的生活十分艰苦,经济生活十分简单,主要是采集和狩猎。由于采集经济比较稳定,而且危险性相对较小,因而在北京人的经济生活中居于第一位。但狩猎经济也占有重要的位置。在周口店山洞中发现的化石中,无脊椎动物有11种,两栖动物有4种,爬行类动物有4种,鸟类有6种,哺乳动物有96种。在这些动物化石中,肿骨鹿、狗和猪的数量甚多,而剑齿虎、大象、豹等凶猛的野兽为数不多,可见,北京人狩猎能力还十分有限。

北京人狩猎生活艰苦和危险主要是因为他们使用的生产工具非常简陋。他们将石英、水晶、燧石、矿岩等坚硬的石料打制成生产工具。这些生产工具大部分未经过第二次加工,在考古学上称为旧石器,其生活的时代也被称为“旧石器时代”。从考古发掘的情况来看,北京人的生产工具可分为两类,即石器和骨器。石器主要有四类:1.砍斫器,此类工具发现最多,是北京人常用的工具,既有单面的砍斫器又有双面的砍斫器。砍斫器主要用来砍伐树木、加工木质工具或武器。2.刮削器,有直刃刮削器、多刃刮削器、盘状刮削器和圆头刮削器。3.小尖状器,制作比较精致,有单面的尖状器,有直尖的和斜尖的尖状器。还有一种颇似箭簇的尖状器,做工精细,表明北京人已有较高的打制技术。4.石锤与石砧,是制作石器的工具。骨器也有三种:角工具,是用肿骨鹿和葛氏鹿的角加工而成的;用鹿头骨制成的瓢,是用来盛水的;用动物肢骨做成的尖状器或刀状器。这些工具都是猎取和采集食物必不可少的工具。北京人就依靠这种石器和骨器以及用其制作的工具同大自然进行斗争,狩猎动物和采集植物根茎。因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和简陋,加之气候环境的恶劣以及食物的缺乏等原因,北京人常早年夭折。从人类学家对38个北京人的研究结果可知,除16人死亡的年龄无法确定外,不足14岁死亡的有15人,30岁到50岁之间的有6人,仅有1人活到约50~60岁,可见原始人的寿命是相当短的。不过北京人已开始懂得火的使用,对于人类体质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原始人类进化到北京人阶段已产生了社会组织即血缘家族。由于原始社会生存环境的恶劣,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来获得生存所需的食物,于是他们分成小的群体。在群体内实行族内婚,但已排除了上下辈分之间的通婚,只有同辈的兄弟姐妹才能通婚,形成了血缘家族,一个血缘家族就是一个简单的社会组织。马克思、恩格思说,血缘家族不仅是“家庭的第一个阶段”,而且是人类“第一个社会组织形式”。通过这样的社会组织形式,凝聚原始人群的集体力量,从而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猿人化石的出土,是一件震惊世界的重大发现。这些化石出土后一直保存在北京协和医院底层的保险柜内。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美国在华侨民纷纷回国。出于对北京人化石的安全考虑,中国政府在11月初准备将其先运往秦皇岛,然后送上预定于12月8日抵达秦皇岛的美国轮船哈里逊总统号,转往美国保存。然而令人十分痛心的是,由于日军迅速攻占了秦皇岛,并拦截了装运北京猿人化石的专用列车,哈里逊总统号也未能抵达,北京猿人化石由此便全部失踪,其中包括头盖骨13件,上颌骨3件,上臂骨2件等等。二战结束后,中美双方都曾搜寻过北京人化石的下落,但杳无所得。70年代,美国一位老太太声称其丈夫从中国带回一箱化石,结果是空欢喜一场,这箱化石并不是北京人化石。后来相继有人斥巨资寻找北京猿人化石的下落,但这些无价之宝至今仍下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