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明——万里长城拱卫的社会
6048400000016

第16章 民间才俊的艺术:绘画与雕塑

明代绘画的成就主要在民间,主要代表是气势恢弘、挥洒自如的浙派和以清丽缜密为风格的吴派,晚明的书画家代表人物有擅长于花鸟的徐渭和擅长书法的董其昌等人。雕塑从官方逐渐走向民间,出于信仰的需要,明代地方庙宇建筑仍有发展,以写实风格为主。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在宋元时代一度繁兴,而明代开国后,太祖推行文化专制政策,导致明代初年画坛只能以宫廷院体画为主流。明初画师大多由元入明,承袭元代画风,因此院体画尚未形成明代的独特风格。永乐以后国家政治趋于稳定,君主专制逐渐定型,院体画风行天下,到成化、弘治年间达到顶峰,宪宗和孝宗父子二人本身就长于绘画。但是经历了100多年之后,明朝的中央集权有所削弱,大一统的文化氛围也开始弱化,院体画走向衰落。

明代绘画的更大成就在民间。正德以后,浙派和吴派画家成为引领时代画风的主流。浙派的创始人是浙江钱塘的戴进。他在继承南宋画院马远、夏画风的基础上又自创新格,作品奔放而不失法度,严谨而又潇洒。戴进擅长山水,兼画人物,前者如《关山行旅图》,后者如《钟馗夜游图》,都是风格独特、笔法精致的佳作。戴进之后浙派的继承者是吴伟。他曾多次被朝廷征召,终因不喜做官而返回故里。他久居民间,绘画题材也主要集中在下层社会生活上,兼有人物山水,甚至为南京灵谷寺绘制了高达4米的绘画。他的《灞桥风雪夜》、《长江万里图》等山水画,气势恢弘,挥洒自如,是浙派风格的典型代表。吴伟之后,浙派画家还有张路、蒋嵩和蓝瑛,他们虽有一定成就,但是往往一味追求形式,失去了浙派的精神内核,从此浙派开始消沉。

浙派之后活跃于画坛的是吴派画家,代表人物是著名的“吴门四子”,即沈周、文徵明、唐寅和仇英。他们作品众多,融会宋元各家所长,成为当时苏州地区人人称道的才子。文氏一家在文徵明之后能书善画者代有人出,如文彭、文伯仁和文震亨等。唐寅号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诗文画作清丽缜密。吴派画家一直延续到晚明,是江南一带艺术风格的大宗。

值得一提的画家还有徐渭、陈洪授和董其昌。徐渭字文长,他将山水画中泼墨写意的技巧运用于花鸟画中,开创了花鸟画豪迈挥洒的风格。陈洪授是人物画的高手,他幼年师从蓝瑛,崇祯年间曾奉召入宫廷作画,使他有机会观摩到丰富的宫廷画作。他参与了许多文学作品插图的创作,其木刻人物画对以后的版画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董其昌将文人画发扬光大,强调所谓的“三段法”,即远山、中川、近坡树的3个层次。虽然他的技法纯熟,画面悠美,但是他过分强调了作画的程式,不免落入形式化的窠臼。

明代的雕塑艺术反映了宗教由官方走向民间的过程。政府很少有强力控制国家信仰的举措,组织建造宗教建筑和塑像的行为也逐渐减少,而各地的民间信仰则不断丰富,出现了许多新的神祗,反映在雕塑艺术上,就是明代地方庙宇建筑的纷繁和生动活泼的塑像。寺庙雕塑更加贴近百姓的信仰,城乡庙宇中佛道造像和民间信仰的新神如城隍、关羽、岳飞等大大增加,继承了唐宋遗风,而更注重写实。